第953章 休閑農業(第2/2頁)

農場遠離城市,周邊沒有什麽商業設施,因此比利大叔在院內規劃建設的中心服務區。

李君閣看了一圈,這裏的商場、餐廳、戶外小吃一點都不差。

商場內的商品包括農家自制的各類農產品、方便食物、咖啡和水果等,這些都是城裏鮮有的。

李君閣笑道:“這路數也不錯,既完善了配套服務功能,又保障了消費者的延伸消費,大大提高了附加受益。但是能賺多少,我還真沒看出來。”

比利大叔哈哈大笑:“那你可看走眼了,我們最賺錢的不是商場,也不是餐廳,你再猜猜?”

李君閣這會真的有些納悶了:“沒看出來,什麽還能超過這兩樣。”

比利大叔像一個孩子般得意洋洋,一著爆米花機:“那裏!哈哈哈哈所有來我們農場的朋友,都猜不到我們農場什麽最掙錢!”

“周末的時候,我們一天能賣出去三千多袋,每袋五到十二美元不等,僅此一項一天收入就能高達三萬美元左右!”

李君閣大為驚訝:“哎喲那一個月光周末八天賣爆米花就是二十四萬啊!果然是大生意!”

接下來一邊參觀,李君閣一邊心裏暗自揣摩,如果是自己來做,哪些方面還能改進。

反正當自己是個小學生,有什麽不懂拉著比利大叔就問。

比利大叔也耐心講解,慢慢讓李君閣對這個農場的經營有了全面的意識。

作為一個家庭農場,要做好商業運營,就必須具備主要功能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消費環境適宜、綜合管理有序等基本條件。

從商業化角度來講,奇爾登家庭農場,顯然就是一個很好的休閑觀光農業的樣板。

這個家庭農場正是在諸多方面,都做到了周全的考量和保障,才使得農莊能健康有效地運營。

除了遊客體驗和安全考慮得非常充分外,相比於國內的休閑觀光農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非常優異的消費環境。

中國休閑觀光農業最差的是消費環境的缺乏,采摘就是簡單直接的采摘,文物古跡就是簡單直接的參觀,要不就是自發野蠻生長的原始消費環境,缺乏秩序和引導。

而進入這個家庭農場,給人的第一個良好的直感就是:消費環境占了很大場地,而且一切井井有條,非常方便,而且安靜而愜意。

不過和國內類似的城郊農場相比,各項規定要細得多。

比如每周一至周四接受三年級以下的團隊考察體驗;周五、周六和周日,主要接待家庭和朋友的自主遊,這就是考慮分流。

又比如大人與小孩的比例至少是一比五,這實際上又是考慮兒童安全。

但是是否能適用於中國,還得兩說。

其余差別之處也隨處可見。

比如大片的樹蔭下,放置了很多桌椅,供大家休息、交流和享用野餐。

比如采摘園內設有可移動的便廁,以方便遊客。

比如園內有專門人員提供采摘咨詢,也有專門工作人員巡視服務。

比如園內無論是客人行走還是果樹行距,空間都較寬闊,便於客人行走和拍照。

比如為了防止客人亂扔垃圾,園內有很多垃圾筐,在采摘區內,也放置著很多供客人放吃剩的蘋果殘核兒的塑料桶。

除了這些,還有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先進的種植技術,超前的管理理念,大量的資金投入,是這個家庭農場的基礎和前提。

比如使用大棚,可以使櫻桃在每年五月份成熟。

比如園內水、電、設施全在地下,澆灌施肥也是半自動。從地表上看是一個傳統農莊,沒有一根管線,可是從地下看,卻是一個最先進的農業基地。

比如矮化、密植等超前管護技術,可以使得每棵果樹僅有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加單臂長度的高度,但是卻能碩果累累,一棵蘋果樹,產量在一百五十公斤以上。

比如園內還有四十多輛各類現代化農用機械設備,以及四十到五十人的專業農業管理團隊。

再就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了,比如整個果園,都種植著耐踩踏的特種苜蓿,既裝點了環境,又提供了奶牛的飼料。

比如果園內每行果樹的兩端,都種植著幾束漂亮的鮮花……

正是這諸多的細膩之處的差別,構成了真正的觀光農業,而且收益頗豐。

相比國內許多大城市的“觀光農業”,這裏明顯先進了許多,要是和那種以“觀光農業”的名義,套政府的農業項目資金的所謂“城郊農莊”相比,那更是天壤之別。

李君閣已經打定主意,這個農場,一定要帶梁慧麗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