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給你們上一課

舞台之上,聚光燈下。

一個翩然而又俊朗的大男生侃侃而談。

“以前,我遵循前人的注釋,也同樣認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詩歌都沒有保存下來。不過,現在我改變了這個觀點,認為這首《江南逢李龜年》系年於735年,甚至更早。之前我說過了,此詩作的風韻,我相信應該作於杜甫東南遊歷時期……”

李凡說得興起,直到發現演播廳裏1000余雙眼睛盯著他並呈現完全不知其所雲的狀態時,他略顯尷尬地說:“抱歉哈,大家見笑了,一家之言而已。”

瀟瀟道:“其實,學術界很多人認為《望嶽》是杜甫現存最早的作品,你這觀點倒是很新穎啊!”

肖老立馬拋出自己的觀點:“其實我認為最早的作品也不是《望嶽》,《夜宴左氏莊》應為第一首:林風纖月落,衣露靜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肖老吟誦完後解釋道:“杜甫在南方遊歷了幾年,他可能已經學會了足夠多的吳方言,能夠理解吳詠,我傾向於認為,如果將此詩系年於南方遊歷結束的735年暮春,它將變得極富意味。如果按你的分析,這兩首詩可能誰早就未必了。”

李凡直言道:“肖老,我覺得您說得有道理。但也不能肯定,在別的地方,也未嘗不能‘聞吳詠’。臨近考試才來‘檢書’,像當下某些臨時抱佛腳的考生似的,似乎不大像杜甫的做派。在外地旅遊,帶許多卷軸書籍,很是累贅。這樣看來,《夜宴左氏莊》恐怕並非作於南方遊歷結束的735年暮春,而更可能在稍晚些的時候。”

肖老一時之間不說話了,陷入思考之中。

而李凡,依舊滔滔不絕:“詩聖杜甫的詩現存一千四百多首,絕大部分是他四十歲以後的作品;而事實上杜甫從事詩歌創作甚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到十四五歲,已經出遊翰墨場了,在當地詩壇上嶄露頭角。稍後更有了‘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這樣這樣的盛名……”

幾位嘉賓老師都不說話,也不打斷,就那麽靜靜地聽著,然後偶爾皺眉,偶爾目露驚喜,偶爾搖頭並不贊同。

觀眾們都傻了,根本不知道誰對誰錯。

“到底哪首詩是杜甫最早的作品啊?”

“你問我我問誰?我就一文盲!”

……

“你說誰說的有道理?”

“李凡!”

“為什麽?”

“你記住了,誰話癆誰有理!”

……

“聽懂了麽?”

“沒!”

“那你沉什麽思?”

“後悔沒多讀書啊!”

……

其實無論是研究古人還是歷史,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李凡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他讀得書太多了,畢竟前世是北大圖書館耗子啊。他有他的依據和道理,這份分析給了幾位老師新的思路。

李凡說著說著突然意識到好像不大對頭,有點兒過分了啊,這畢竟是成語大會錄制現場。

他連忙打住道:“各位老師,這就是我的拙劣的想法,大家見笑哈!”

肖老放下專注的眼神,笑呵呵道:“一點兒都不拙劣,你的思路很新穎,有理有據,當然,這也不是說你分析的就一定正確。畢竟,歷史或者史書都可能是假的,咱們也都是各有各家之言,不過你說的,我給你點贊,給了我新的啟迪。”

李凡連忙說道:“肖老,您這是折煞我了。”

“那好,咱們私下再探討。”

“不敢當不敢當!”

兩個人在這互相恭維。

京大古代文學博士張磊一時之間有種感覺,就是這小子仿佛有當教授的本領。當他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他立馬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瞎想什麽呢,這不過是一個很有自己見地的天才少年而已。

不過小玲老師可有點兒真的恍惚了,這……可以教自己了,自己完全達不到這種境界啊!

掌聲響起,三位嘉賓老師帶頭鼓掌。

這掌聲熱烈、持久、夾雜著叫好聲,還有羨慕嫉妒恨的無可奈何!

能和著名大學文學院院長交流學術問題,這實在太拉風了,你先別管人家說的對不對,起碼人家能說出來啊,能自圓自話啊,而且,聽那肖老的意思和幾位嘉賓老師的表情,應該很在理的。

想想自己,廣大觀眾很汗顏啊,他們和院長見面能怎麽交流?——“您吃了麽?”“您老身子骨挺硬朗啊?”“您老今年高壽啊?”……也就諸如此類了吧?

掌聲停歇,賈蕓連忙拉回節奏:“哦對了,咱們這裏不是《百家講壇》,咱這是《華國成語大會》啊,現在比賽繼續。”

有了這麽一個小插曲,整個比賽的走向完全改變了,小玲老師和顧亞婷好像還沒從剛剛李凡的那一套“學說”中走出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