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搞搞金學

《博雅杯》,是華國高中文科生心目中最重要的比賽,沒有之一。甚至《博雅杯》狀元和高考狀元的榮譽是不相上下的。

但兩者方向不同,高考是通過考試的形式,借由標準答案,為各類學校篩選人才,而《博雅杯》,其主旨恰恰與高考背道而馳。

《博雅杯》對國學積累的考察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視的是考察學員的思維能力,獨立的見解力,由點及面的大局觀,強調思維活力等等,是沖破傳統考試教條主義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嘗試。

如果你在《博雅杯》上寫一篇高考應試型的作文,無論你寫的多麽精彩,必然死翹翹。

《博雅杯》由京大牽頭,華國社科院以及《華國教育報》聯合主辦。10年前第一次舉辦時,就在教育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很多人當時疾呼改變高考僵化模式的時代來臨了,結果……十年後,高考還是那個高考,所有的學子都得頭懸梁錐刺股,點燈熬夜做試卷。

因為《博雅杯》太“高端”,是提供給優質文科生的一個展現自我風貌的舞台。

10年十個冠軍,第一界冠軍現在在聯合國身居要職,第二界冠軍是匯想國際亞太區總負責人……

從《博雅杯》走出來的高手,幾乎都是充滿了挑戰者精神的,或者胸懷天下。

作為京大對特招生的一個特殊補充(雖然表面上《博雅杯》和特招工作沒有什麽掛連,但其實是特招生工作的最重要的考量項目!),京大對《博雅杯》極其重視。

甚至有很多教授說過,如果在《博雅杯》冠軍和高考狀元中選擇,他們寧願選擇《博雅杯》冠軍,因為《博雅杯》冠軍在培訓與競爭之中,會徹底展露出傑出的天資和過人的見識,遠比幾張試卷更具有說服力。

對於李凡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為自己特招名額增碼的機會,更是一個和同齡段傑出人才交流的大好時機。

而且,《博雅杯》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會在初試、復試、終極考核各個環節中,邀請文化大家來給學員指導授課。

這些名師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趙建民,社科院院長胡廣發,甚至還會請來哲學大師德安東尼等等。

畢竟,這可是京大和社科院等一起聯合主辦,勢必要在高考外探索出一條精選人才的新途徑,又是為京大的人才搖籃添磚加瓦,自然要竭盡全力為學員們提供最優良的教育環境。

這個名師指導授課太吸引人了,李凡的所知所學和文化大家相比不差分毫,但是在人生感悟以及生命探索上,很多事情沒到那個年齡段沒經歷過一些人生閱歷的話,你根本體會不了那麽深刻。

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學貫中西,但讓他發表自己的獨立觀點或者寫作一本閃爍個人獨特智慧魅力的書籍,結果他便無能為力了,有很多東西是需要沉澱和感悟的。

李凡希望自己會擁有這麽一個寶貴的機會,聽聽那些飽經風霜的學者們談論人生,看看他們那縱橫的皺紋裏面所掩藏著的豐富的獨家寶藏。

除此之外,據瀟瀟透露,這次《博雅杯》的表現,將對京大正在籌備的社科菁英班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特招生是小,以後能不能進不足30人的菁英班是大,菁英班可不挑狀元!

……

這兩天,李凡開始準備自薦信和論文,論文本來寫的是關於古詩詞中很多“迷案”的自我見解,寫得不是太過癮,然後撕了一頁又一頁。

直到瀟瀟打來電話後,李凡才轉變方向,決定開始寫《金》。

瀟瀟的意思是,本次初審負責人是金學大師王美麗王教授,可以試著寫一寫《金》,而且半年前看李凡的直播,知道他對《金》很了解。

李凡倚在窗邊細細構思,打好腹稿後,坐在書桌之前,提起鋼筆,筆鋒恣意,落筆生花。

《淺談《金》中的女性悲劇及其產生根源》:

《金》是第一部以城市市民生活為題材,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平凡世情生活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的是明代中後期的社會生活圖畫,作者用了大約一百萬字的容量展示了幾乎全部的女性社會角色。它呈現的是一部市井凡人的家庭生活。它也沒有概念模式的規範,也沒有理想化的提純拔高,它真實得毛發俱現,真實得殘酷無情。

《古蘭經》說女人是男人的一塊耕地,只能任人開墾踐踏。

《聖經·創世紀》說夏娃只是亞當身上一根多余的肋骨造成,本是供男人消愁解悶的伴兒。

古羅馬法典公然荒唐地宣稱:“女人是愚蠢的,她們是一種有不穩定性格的人。”

東方文明古國古印度以“不凈觀”教義視婦女為“萬惡的品行”的象征。

中國則有“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國粹”,“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與“禍水論”剝奪了婦女的人格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