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這叫影響力(第3/3頁)

“這個小組賽快點兒結束吧,我要看半決賽決賽,我要看男神女神!”

……

當然,那個二線演員的粉絲們不幹了。

“憑什麽說我家浩浩不如李凡,憑什麽?”

有人回復:“沒有李凡帥!”

“憑什麽把收視率降低的問題推給我家浩浩!”

有人回復:“沒有李凡帥!”

……

網友中也有相對理智的:

“其實這期節目也還成,選手整體水平比前兩期都高,但是沒有第二期有娛樂性,更因為沒有李凡/柳詩詩這個吸睛無數的組合,所以沒什麽看點。”

“高手有兩個,甚至有個感覺能和李凡一較高低,但是整個節目太枯燥無味,已棄。”

“走好,不送!”

……

李凡/柳詩詩形成的流量話題空缺,還真就是其他人彌補不了的。

因為沒人能一口氣一個意象說出來無數個詩句,因為沒人能把拉竹簡的工作人員氣到想罵娘,更因為,咱妥妥的顏值在這兒擺著呢,不服來戰啊!

節目組最初的如意算盤倒是打得很精妙,想要以李凡/柳詩詩的模子,再打造出一個類似的組合,可是,結果橫向一對比,這個新的組合被虐成了渣渣,觀眾網友們並不感冒。

這種“東施效顰”的行為,如果用一句廣告詞來形容,那就是: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兒。

這個味兒是什麽,顏值放在一邊兒不談論,李凡的味兒,是博學多才反應機敏過人,自信渾然天成。柳詩詩的味兒,則是本身洋溢著的濃濃的書香世家的佳人氣質。

這個是精髓,往台上一站就顯露得淋漓盡致。

當然,同一档節目,說模仿有點兒過分,但道理是這個道理。

詩詞大會節目組成員們在一陣陣撓頭中,面對著收視率的下降完全沒有主意。

詩詞大會相對還是好一些的,雖然收視率下降,但這個1.8的成績在華國綜藝節目中還是極其出色的。但是,今年的《華國成語大會》徹底撲街了。

吉森衛視去年的成語大會最後的總決賽收視率達到了驚人的3.8,各期節目平均收視率也過了2.5,妥妥的文化綜藝扛鼎之作。

可今年呢,吉森衛視《華國成語大會》6月份提前上档,第一期萬眾矚目,獲得了2.9的收視率,可第二期直接降到1.8,到昨天的第8期,只有可憐巴巴的0.7的收視率了。

提前總結失利原因,首先,成語大會中,沒有了李凡顧亞婷這等天才選手是一大關鍵,最大的看點沒了。其次,沒有了曾經節目中的那些逗逼扯淡的選手,綜藝感大降。

綜藝節目落實到最關鍵的兩個字,就是娛樂。

想安安心心接受國學教育,增長知識?拜托,廣大民眾連書都懶得看,聽你講知識?除非你講的內容生機盎然,講出《百家講壇》的水平。

兩档綜藝節目出現的收視率問題,再次反映出來一個當下不得不談的現象:流量明星。

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電視劇電影,除了極個別牛逼的存在外,基本上都要遵循一個道理,有流量明星的加盟才有火的可能。

沒有流量明星,網友們甚至都懶得點開網頁。

這就是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的問題了,當然,李凡不僅僅是小鮮肉,而且還是一枚有內容的小鮮肉。

李凡幾乎沒關注成語大會,不過,他和顧亞婷剛要走進候機室的時候,他的電話響了。

李凡略略吃驚,是周凱,接通,“呦,凱哥好,咱們成語大會的事兒我自然願意參加了,好,好。”

見李凡放下電話,顧亞婷問道:“周凱找你幹嘛?”

“不是找我,是找咱們,成語大會的總決賽要舉行了,希望咱們以前的選手能到場講兩句,增添點兒人氣。估計一會兒就給你打電話了。”

果不其然,周凱的電話很快打給了顧亞婷,她也應允下來。

“你關注成語大會了麽?怎麽崩得這麽慘?”

李凡揪了揪她的耳朵,“還不是因為沒有你,男性網友跑一半兒!”

“討厭!”

……

飛機落地,開機。

李凡又接到了一個電話,是賈蕓打來的。這一天也是夠李凡忙的了。

“什麽情況?”顧亞婷問道。

“《最強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