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學霸之間的爭論(第2/4頁)

關盼盼得偶像如此禮遇,自然是受寵若驚,一個勁地點頭致謝。這期間具體發生了什麽,我個女孩子不方便說,其中各種版本都有。

白居易臨行之時深情款款地對關盼盼說:‘你要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爭取做個德藝雙馨的藝人,將來為我大唐文化事業作出自己卓越的貢獻。’

幾年之後,老公張愔去世,關盼盼無處可去,就搬到張愔生前在郊區為她買下的別墅居住,就此宣布告別娛樂圈,改走文藝路線,並寫下了《燕子樓集》。

到了元和十四年,一個叫張仲素的人拜望白居易的時候,帶去了關盼盼的消息,並呈上了幾首關盼盼思念亡夫的詩作。

白居易讀罷,不禁感慨萬千。但他轉念又一想,既然你關盼盼在詩中表現得如此思念張愔,如此痛斷肝腸,既然你那麽愛他,為什麽不為他殉情?這才是證明你們愛情的最好明證啊。

於是,白居易回了四首詩給關盼盼,字裏行間盡顯挖苦之情。

當關盼盼收到這四首詩的時候,她經受不了白老師的‘炮轟’,去心已決。於是她開始絕食,十天後餓死於燕子樓。臨終之時,關盼盼給白老師留下兩句詩:‘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顧亞婷把這個故事講述出來後,眾星一片嘩然,原來書本中以及老師口中,那麽高大上的人物,其本質上都是有瑕疵的。

這麽大的一個大詩人,您說您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去刺激一個年輕寡婦,您的風度哪裏去了?而且,您幹涉人家的家事,詆毀人家的人格,您到底憑的是什麽?

顧亞婷笑滋滋地看著眾星批判討論,她心中的成就感倍增,她算是徹徹底底明白為什麽李凡喜歡向眾人“傳授知識”了,看著大家一副‘求知若渴’的樣子,忒爽啦!

她越想越美,越想越開心,原來分享知識如此有快感啊,直到她回頭之後,她突然覺得事情有些不妙。

那張英俊的面頰是緊皺在一起的,那雙明亮的雙眸中充滿了否定的色彩,尤其是,他還微微搖了搖頭,還嘆了口氣。

顧亞婷撇了撇嘴,“你要幹嘛?有話直說!”

“這個,其實吧,”李凡搓了搓手,從顧亞婷身後繞到人群之中,道,“其實吧,這個流傳很久遠的故事是錯誤的,牽強附會杜撰的!”

眾星聞言,瞬間又被李凡的言論吸引過去了。

顧亞婷不服氣道:“你憑什麽說我說錯了?這可是流傳已久的典故,況且,連出題的教授都認為沒有問題!”

“流傳已久的就一定是正確的麽?裹小腳還流傳已久呢,要不你……”李凡說到這兒不言語了,盯著顧亞婷的雙足看了又看。

顧亞婷惱道:“那你憑什麽說是杜撰的?你說是假的就是假的啊?”

李凡笑道:“那你且聽我說來!首先,咱們來談談你所說的幾首詩的來歷,你所說的《燕子樓三首》並不是關盼盼的作品,是後人強加於她的,這個作品恰恰是張仲素的。

這在五代人韋縠所編的《才調集》中就被誤置於關盼盼的名下。到清人編纂《全唐詩》時,遂將張仲素的《燕子樓三首》以及張君房《麗情集》胡謅出來的‘和白公詩’全都收在關盼盼的名下。

甚至連《唐詩紀事》中虛構的關盼盼臨終前所吟的兩句詩,也以《句》為題收入同卷。”

顧亞婷撇嘴道:“你說是就是啊?證據呢?”

李凡笑道:“這個詩詞歸屬解釋起來不是三言兩語能搞定的,我只舉一個例子,巨著《管錐編》裏曾把《燕子樓》詩的第一首誤引為關盼盼詩,當時責任編輯指出此詩實為張仲素所作,錢先生乃據之改正。

你想想錢先生的鼎鼎大名!

至於《全唐詩》和《唐詩紀事》等等,錯誤不少,畢竟是人編纂的,必然有錯誤。那咱們就更不用說那位教授先生了。”

顧亞婷不服,道:“那白居易的《感故張仆射諸妓》這首,你又如何解釋,那明明就是滿腹的遺憾和嘲諷!”

李凡笑道:“你又聽古人言!這首詩的全文是:

黃金不惜買蛾眉,

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

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首詩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你活著的時候納妾買妓,對她們疼愛有加,精心培養,可到死了的時候,誰能下去陪你?

《唐詩紀事》把它說成是白居易贈給關盼盼的詩,並虛構出關盼盼的和詩‘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雲雲,其實,全然不是這樣。

題雲‘諸妓’,這就說明了根本不是單指一人,根本就不是針對關盼盼一人的。

當然,這個大家都能看得懂,不過是大家都往八卦了猜測,以為白老先生含沙射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