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晨華大學的邀請函

第二天。

瀟瀟、蔡詠、一剪梅等文化學者紛紛發表微博,力挺李凡《《後出師表》考據研究》一文。

肖老、鄭勇等人的微博則主要闡述《詩詞論》的卓越貢獻。

這其中就有說道了,為什麽肖老、鄭勇等人單單談論了《詩詞論》一文呢?而對《《後出師表》考據研究》只字不提?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對後者是持有保留意見的。他們雖然認為李凡所言有理有據,但是要想推翻李凡的論據也不是不可能,也可以一條一條地予以辯駁。

這就是考據學,考證古人的東西是最難的。關於一件事情的真偽,學術界基本上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打個比方,或者今天大多數學者傾向於某失傳古書毀於戰爭,而且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可突然間,盜墓賊挖了一個墓,把古書挖出來了,原來是陪葬品。結果證明不僅僅今人錯了,連古代某史官都錯了。

所以說,想要對古代有爭議的事情一錘定音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穿越回古代看一眼,但能不能再穿越回來向大家解釋這其中的真相就兩說嘍。

但肖老等人與李凡交好,李凡此時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呢,不公開支持一下明顯不夠意思,可說點什麽呢,大家一想,《詩詞論》沒什麽爭議啊,這絕對是極其重要的詩詞理論貢獻,那咱就談談這個吧,也表達出了對李凡才華的高度認可。

這短短的不到兩天的時間裏,還出現了一個值得思量的事情,就是公開對《《後出師表》考據研究》發表看法的,除了晨華京大兩所高校的一些教授外,其他學校的教授或者著名學者基本上默不作聲。

畢竟這些人愛惜羽毛,不輕易在網絡上發表意見,萬一打臉了呢,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

各路教授以及各大學者們公開發聲的少之又少,但是,網絡上卻冒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家或學者,各自發表著自己的見解,微博簡介裏全是各種頭銜,這讓廣大網友大呼看不懂。

“誒,說李凡胡扯的這位大作家,你誰啊?你的大作能讓我們拜讀一下麽?”

“誒呦,還著名導演?你丫不是混快手的麽?”

“哇塞,世界青年作家聯合會副主席?有這個組織麽,怎麽沒聽過?”

……

媽的,一幫蹭熱度的。

而真正的那些大作家大學者基本上不會在這個時候公開發聲(與李凡交好的人除外),他們都默默捧著李凡的稿子在那研究呢,各個眼睛都不願意眨一下。

文章發表剛剛一天多的時間,第二天早晨,基本上挺李派和倒李派旗鼓相當了,誰也不服誰,辯得難解難分。這與昨日完全一邊倒的風頭判若雲泥。

但不管兩邊怎麽辯論,其中有一點大家基本上達成共識了,就是:不論李凡說得是不是完全正確,但,李凡的學術水平是沒有任何異議的,李凡的文章也絕對不是瞎胡扯的,而是通過一條條論據來進行闡述的,闡述的結果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

但至於分歧,那則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問題了,只不過是思考角度的不同而已。

經過各路BOSS的支持後,李凡的考據雖然仍然有無數質疑,但學術水平基本上已經征服所有網民了。

……

早晨,京大校園莫名湖畔。

記者:“崔院長,現在網絡上熱議的《後出師表》作者的歸屬問題,您能給我們分析分析麽?”

崔勇年頗顯自豪地道:“這個該分析的都在我校《博雅杯》優秀學生李凡的那篇文章中分析了,我沒有什麽可補充的。”

記者:“那您能談談李凡這個學生麽?”

崔勇年道:“李凡在我校表現極其出色,特別突出,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修養品質,都是毫無疑問的出類拔萃……”

記者:“我們之前也采訪了一部分學者,他們對李凡的觀點並不能完全同意啊,這您怎麽看呢?”

崔勇年嚴肅地道:“關於《後出師表》真偽的研究,基本上會一直是個謎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言之有據則可,絕不存在誰一定是正確的。千百年前的事情,誰敢打包票?”

記者:“那既然永遠是個謎團,還有考據的必要麽?”

崔勇年老腰一挺:“當然有必要!就像我校李凡說的那樣,學者們要有勇於挑戰的精神……”

瞧瞧,崔院長在答記者問的時候,基本上一直把“我校《博雅杯》優秀學生李凡”這一句話掛在嘴邊兒,為什麽這麽說呢,其實就是向晨華大學宣誓主權,告訴他們這天才是我們學校的了,別打主意了啊,趕快換個人吧。

但李凡又只是參加了京大主辦的《博雅杯》而已,根本還不是京大一份子,所以,崔院長拐了一個彎兒,說“我校《博雅杯》優秀學生李凡”,這麽一說就非常巧妙地拉進了和李凡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沒有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