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失傳的貫口(第2/4頁)

……

大家互相客套,讓來讓去,不過還是依照椅子上的名字落座了,結果還是這個結果,但互相禮讓的過程不能少。

前三位大師落座後,到了李凡這兒出了點兒狀況。

黃雨琪望向李凡,剛要說讓他坐在第一排的末座,挨著程源遠,可她剛一張嘴,但見程源遠向自己的孫子揮了揮手,“小寶,來爺爺這兒坐。”

程鐘寶看了看爺爺,又看了看座位上“李凡”兩個字,他猶豫了,“爺爺,這是李凡的座位。”

“哦?是麽?喲,老眼昏花,那就讓那孩子來坐吧。”

李凡心裏頭好笑,真要是老眼昏花的話就好了,如果不是的話,就一把破椅子還爭來搶去的,跌不跌份兒?

李凡笑道:“您爺孫坐著,一把椅子而已,沒那麽多說道。”

程源遠瞥了一眼孫子,道:“說得對,就一把椅子,快坐吧。”

“不好意思哈。”程鐘寶向李凡致意後,尷尬地坐了下來。

後面一排無所謂了,大家隨便坐下,李凡左手邊是顧亞婷,右手邊是董成,大家準備妥當,這一期的節目也即將開始了。

黃雨琪邊看著時間邊生悶氣,李凡是主咖啊,你把李凡弄第二排去,發言多不方便?可真看胖墩是您親孫子了。

7點整。

黃雨琪戴著耳麥,推開音量,對著麥克風道:“大家好,這裏是京城廣播電台綜合頻率,《藝術大觀園》節目,今天我們請來了三位相聲大師以及青年學者,文化偶像李凡,請四位和觀眾打一下招呼。”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尤勇。”

“大家好,我是董鶴鳴。”

“大家好,我是程源遠!”

李凡也向觀眾問了一聲好,但是黃雨琪回頭,對李凡做口型:聲音小!

李凡只好起身,從前面兩把椅子的縫隙中探出頭顱,對著麥克道:“大家好,我是李凡!”

說罷,李凡重新坐回了椅子。

黃雨琪接著道:“相聲這門曲藝,形成於清代鹹豐同治年間,經過了早期的輝煌後,又因特定歷史原因,導致很多經典流失,相聲傳承更是青黃不接,到了今天,可能除了春晚上例行的一個節目外,國民已經很難看到相聲了。

今天,我們三位大師齊坐一堂,一起來聊一聊相聲的過去,今天和未來。同樣,作為青年一代相聲愛好者,李凡也代表現在的青年朋友,來參與討論之中。”

……

直播室外,石總監剛剛來到玻璃門旁,他往裏一看,皺眉道:“李凡怎麽坐後邊了?”

身旁的工作人員道:“程老爺子要孫子坐在他身旁,李凡就謙讓了。”

石總監點了點頭,沒說什麽。

室內。

黃雨琪道:“聽說咱們相聲最初的時候,表演方式是有兩種的?”

尤勇點了點頭,“的確是,最初有‘暗春’和‘明春’之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帷幕中表演的相聲稱‘暗春’,公開表演的相聲稱‘明春’,但清宣統三年後,就只有‘明春’了。”

“相聲有四門功課,幾位老師能給大家講解一下麽?”

程源遠道:“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中說指的是:繞口令,貫口,定場詩,數來寶等,繞口令大家都太了解了,至於貫口,又分為大貫兒和小貫兒兩種,其中大貫兒一般上百句,最有名氣的就是《報菜名》,現在電影學院學表演的學生們也練習《報菜名》。”

黃雨琪道:“哦,那這個青年一代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李凡,你知道《報菜名》麽?”

李凡起身,探過身子,對著麥克道:“知道啊!”

黃雨琪再問:“那你會說麽?”

李凡謙虛地道:“略懂皮毛。”

程源遠道:“現在年輕人啊,懂點皮毛就不錯了,但不是內行根本就說不對這《報菜名》,這《報菜名》要求是,說詞節奏明快地一氣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貫到底,不是內行根本不行,要求字正腔圓,口快如刀!”

李凡只言未說,這《報菜名》太基礎了,入門級必學。

程源遠又道:“程鐘寶,你給聽眾朋友們展示一下。”

程鐘寶清了清嗓子:“我請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可以了麽?”

程源遠點了點頭,“嗯,大家聽到了吧,貫口要求演員嗓音亮,吐字清,字正腔圓,氣口精當,不是專業的就是念台詞一般,根本不行。”

黃雨琪又道:“那什麽是定場詩啊?董老,請您給觀眾朋友們解釋一下。”

董鶴鳴老邁的聲音響起:“在咱們相聲裏,一般單口相聲演員在表演之前先念這麽四句或者八句詩,但是現在單口相聲基本絕跡了,定場詩也就大多失傳了,像董成他們青年一代說單口相聲,也不說定場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