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累!累!累!(第2/4頁)

華國日報、人民日報、中華新聞網、搜娛網、藤訊、欣浪、吉森日報、光線娛樂……

所有的媒體長槍短炮嚴陣以待,記者朋友們不時地翻看著工作本,今天這麽多記者前來,也不知道能不能獲得提問的機會。

陸丹感慨:“這規模,都趕上外交部答記者問了。”

“同樣是8班的學生,同樣都是在一個教室裏接受了教育的學生,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同學們湊在一起感慨了一番,頗為後悔當初沒好好學習努力奮鬥了,不過他們很快就釋懷了,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這些媒體並不完全是沖著李凡的學術成就來的。

假如今天發布這本作品的作者換成了其他人,還有這麽多媒體爭先恐後地前來麽?

很明顯,李凡的個人魅力和知名度,把這本書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大大地加成了,關注這本書的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喜歡這本書的內容,而是單純地喜歡他這個人,並認為他這個人太牛逼!

至於內容?大家看不太懂,可能看看李凡的結論就可以了,至於考據過程,還是留給下一代吧,這一代是完犢子啦!

七點整,《新考據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正式開始。

工作人員:“大家安靜,咱們的發布會即刻開始,下面有請華國著名主持人,王翰先生,掌聲有請!”

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王翰登台,他道:“親愛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到李凡新書發布會,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一天,不僅僅對於李凡個人,甚至對於整個華國學術界來說都是個很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昨天,李凡和我說,我新書發布會的規模是不是有些大,我說:

如果一個時代,文藝被當做了矯情,文青成了酸腐,我想說,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悲哀。

如果一個時代,青年一代學者中大家只知道李凡的名字,而不見他人,我想說,這是一個悲哀。

如果一個時代,擁有15億人口的大國的暢銷書Top10的總銷量,不及對岸1.3億人口國家的一半,我想說,這是個悲哀!

……

我們這是一個缺乏大師的年代,是一個文化瀕臨斷層的年代。這個時代裏,我們太需要樹立一個榜樣,去喚醒哪怕些許年輕人對國學的熱愛!

李凡,就是需要被樹立起來的這麽一位文化偶像!

你們覺得,我們今天的規模還大麽?”

所有媒體人齊喊:“不大!”

“規模再翻一倍呢?”

“不大!”

“再翻三倍呢?”

“不大!”

……

王翰在舞台上暖場,李凡已經在一側準備登場了。

他的身邊則站著李爸、李媽、果凍、班主任陳老師以及小玲老師。

李媽給他扥了扥衣角:“兒子,別緊張!”

果凍拉著他的手:“哥哥,加油!”

李凡笑道:“放心,我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倒是你們。”

舞台上,王翰道:“下面有請今天的主角李凡,偕同家人以及高中老師一起登台,大家掌聲。”

一片極其熱烈的掌聲中,李凡擡步上台,其他人緊跟其後。

眾人落座,王翰和大家進行了10多分鐘的訪談後,便到了媒體提問環節。

王翰道:“因為今天到場的媒體朋友們眾多,所以我們每一家媒體只有一次提問的機會,請見諒。誰有問題,請舉手!”

話音落,台下瞬間密密麻麻舉起一片手掌。

“有請《人民日報》這位美女。”

記者起身,問:“您好翰哥,您好李凡,我有個問題,新考據學創立之初,您的動機是什麽?”

李凡道:“當時沒有特別的動機,原因很簡單,為了應對《博雅杯》的考試,機緣巧合下,便開始了這門冷門研究……”

第2個問題。

新華社記者:“據我們所知,目前對新考據學進行深入耕耘的學者中,普遍都是40歲以上的教授學者等人,是不是這意味著新考據學研究還是處於金字塔頂層,與普通大眾或者學子無關?那再進一步說,國學普及還有希望麽?”

李凡:“基本上學術研究都是處於金字塔頂層的,我們對此的研究,能喚起少數人的興趣,那就可以了。國學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

……

第5個問題。

記者:“請問,新考據學重要還是女朋友重要?”

(現場笑聲頓起。)

“女朋友重要,因為我女朋友也研究新考據學!”

記者再問:“那顧亞婷如果從未研究新考據學呢,那女朋友重要還是新考據學重要?”

“抱歉,我不能回答你,因為之前說過了,每位記者朋友只有一次提問機會,抱歉。”

(現場笑聲、掌聲起。)

第6個問題:

記者:“這個問題是問小玲老師的,據我們所知,李凡起初各方面都表現平平,那他的才華是什麽時候開始展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