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中國機會(第2/2頁)

張然觀眾席中黑眼睛黑頭發的同胞們,鄭重地道:“不光是燈光如此,從制片人到導演,從攝影到美術,從前期到後期,從完片擔保到收賬,中國電影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都缺專業人才。根據我估計,人才缺口有五萬,隨著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這個缺口會進一步擴大,最終可能會達到二十萬。所以我們建了一所電影學院培養人才,但對整個中國電影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

而美國電影人才處於過剩狀態,李安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在企劃煉獄中掙紮了六年,不停寫劇本,不斷修改,但始終沒有電影公司給他亮綠燈,為了養活自己,他只能到片場看倉庫。這不是個案,而是在座很多同學畢業後都會面臨的境遇,很多人在企劃煉獄中耗光了熱情,最終選擇了改行。我看到在場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我建議大家回來發展,中國市場大,機會比在美國多。當然,對於其他美國同學我也真誠的說一句,與其在蹉跎中耗盡熱情,那為什麽不來中國試試,不來世紀巔峰試試?講完這話,我看到台下很多好萊塢的經理們有點不高興,覺得我是來挖墻角的。”

台下的觀眾爆出一陣笑聲,張然則等笑聲過後才繼續道:“我現在就講講好萊塢如何來分享中國市場這塊蛋糕,我覺得必須做到兩點,第一,加強跟中國企業的合作。好萊塢想分享中國市場,首先要了解中國,而好萊塢是不了解中國的,你既然不了解中國,那麽就應該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可以是資本層面的合作,也可以是產品層面的合作,也可以是技術層面的合作。我們都知道中國電影有配額制,要繞開配額制,唯一的辦法就是合拍片,而且合拍片能夠拿到40%的分成,純好萊塢電影只有13%,要成為合拍片,就必須跟中國企業合作。

現在中國市場還不夠大,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才4000多萬美元,但我敢說,不出五年中國的電影市場就會出現票房超過2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如果是單純的好萊塢電影,那麽分成只有2600萬美元,如果是合拍片的話能夠獲得6600萬的收入。這其中的差距,不用我提醒各位!”

在場眾人不管是好萊塢的經理,還是UCLA的學生都瞪大了眼睛,大家都有點不敢相信中國在五年內會出現單片超過2億美元的電影。只有福克斯的老板露出了笑意,《阿凡達》票房超過2億美元可是寫進了跟張然合作的合同裏的。

“第二,要重視中國觀眾。”張然豎起兩根手指,“拍商業片目的就是賺錢,要想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那就要了解中國觀眾喜歡什麽,就要想辦法去討好觀眾。可能有些媒體又要扯政治,但我想說,你不能說我到你的市場撈錢,但我不管你的口味,不管你的觀眾。如果你不重視觀眾,那麽觀眾一定用腳投票!要獲得中國觀眾的心途經有很多,可以在不破壞電影的基礎上增加中國元素,增加中國明星,在劇情裏插入一點和中國有關的話題;也可以在宣傳期來中國跑一趟,讓觀眾會覺得你很重視我……”

其實對於如何跟好萊塢合作最好,張然也不是特別有底,中美合拍片不像英美合拍或者美國加拿大合拍片,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假設、共同的經驗以及共同的工作人員,在國家文化、觀影習慣上都有所不同,很難做到同時取悅兩國,很可能出現兩邊都不討好的情況。

不過盡管這種合作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對雙方來說都是必須的,好萊塢需要中國的市場,而中國需要好萊塢的技術和人才,也需要好萊塢的發行渠道。

在張然記憶裏,中國與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往往比較失敗,而他也只取得了一次成功,說不上多有經驗,只能把自己從記憶中那些失敗的例子中吸取的經驗,以及思考都講了出來。

張然講的東西未必正確,不過對在場這些對中國市場完全不了解,也沒有與中國合作過的好萊塢電影人來說,卻有一種霍然開朗的感覺,都覺得這次過來聽張然演講果然是來對了。

一個小時,就在張然滔滔不絕的演講中過去。

該講的都講完了,張然開始收尾:“中美兩國電影公司的合作有點像《我的盛大希臘婚禮》中的男女主角,文化不同的帶來的沖突肯定存在,需要很長時間來磨合,但我覺得中美兩大市場的融合、兩大市場的交流、兩大市場的合作,是一種必然,未來是光明,我們正站在通往光明未來的路上。我就講這麽多,謝謝大家!”

演講完畢,台下的觀眾都起立鼓掌。到UCLA來演講的名人有很多,但是能讓大家起立鼓掌的並不多,尤其到場的還有眾多好萊塢人士,讓他們起立鼓掌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