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夢想起飛

每年的畢業季,校長致辭往往被看成是給畢業生們上的“最後一課”。張然希望自己的“最後一課”說些有用的東西:“中國電影如此,日本和韓國電影也如此,甚至可以說,如今整個亞洲電影在世界上都缺乏影響力。你們到好萊塢劇組實習過,見識過好萊塢電影工業,應該知道差距有多大,你們更應該知道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傳播的最大障礙是文化隔閡。

對歐美市場來說,亞洲電影只是甜點,不可能成為正餐。相對而言,亞洲市場的文化隔閡要小很多,文化存在共性,情感上存在共鳴。比如中國電影《赤壁》在整個亞洲大爆發,但在歐美市場卻賣不動。我們成立亞洲電影學院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整合亞洲電影文化資源,開展亞洲電影文化合作。

不過對現在的你們來說,還太早了。現在的你們不要想亞洲市場,更不要想歐美市場,應該踏踏實實考慮本土市場,思考如何得到本土觀眾的青睞。你要知道觀眾是誰?你的目標受眾是誰,你要針對誰拍攝電影,你要知道關注群體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哪些年齡群體,他們喜歡什麽?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贏得觀眾,在競爭中活下來。

只有當你們活下來,並站穩腳跟,才可能在立足本土的基礎上,思考海外市場,思考如何贏得海外觀眾。如果你們的第一部電影失敗,不要埋怨,更用心的去爭取下一次機會。你們記住,作為創作者,永遠不要埋怨觀眾。如果你們的電影不受觀眾青睞,一定是你們做得不夠好!”

白潔以及北電得學生大多覺得張然這麽說得很有激情,沒覺得有什麽問題,但北電導演系的學生們聽完後,看向烏爾善他們的目光簡直可以說是羨慕嫉妒恨。

對新人導演來說,第一電影最為關鍵,如果第一部電做砸了,以後就沒有機會做了。但張然卻對他們說,第一部電影失敗,要用心的去爭取下一次機會。這個機會哪裏來?肯定是張然給的!

也就是說,烏爾善他們等於比其他新人導演多了一次機會。

北電導演系的學生們嫉妒得直抓狂,都是導演系的,差距咋就這麽大呢?

站在演講台上,張然激情澎湃地道:“你們是亞洲電影學院的第一屆,在你們求學的三年中,亞洲電影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電影實現了爆發式增長,總票房從2006年的40億到今年預計超過130億;06年韓國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市場全面放開,開始與好萊塢電影展開肉搏戰;日本電影在被好萊塢壓制了二十年後,從06年開始實現逆轉,本土電影連續三年擊敗好萊塢電影;現在整個亞洲電影都處於蓬勃發展的狀態,需要新導演,需要優秀的商業片導演;對你們這些新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是你們大顯身手的時代。

同學們,從這裏出發,你們有的會留在內地,有的會回自己的國家。此去經年,大浪淘沙,千錘百煉,你們將經歷很多,然而各人道路不同,境遇各異,希望你們最終能殊途同歸,得償所願。願天涯海角,電影夢始終是你們人生的耀眼光芒;願不遠的將來,2006屆每一位同學都會在電影的汪洋中長風破浪,行至成功的彼岸!謝謝大家!”

致辭結束,在場所有學生和嘉賓都集體起立,用最熱烈的掌聲向張然表示感謝,他們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都是那麽真摯。

張然站在舞台上,看著學生們,笑得無比燦爛。他一直相信改變中國電影的困境只能靠工業化,但要實現工業化靠他和寧皓幾個導演是不可能實現的。

盡管世紀巔峰已經有了完備的體系,有了相當完備的產業鏈;而且拍出了《唐山大地震》這種工業化水準相當高的電影。但中國電影依然算不上電影工業,只能算手工作坊,因為真正的電影工業一定是可復制的,可以量化的,能夠不以任何個人的能量來決定電影最終質量的。《唐山大地震》張然能拍出很高的水準,但交給其他人就不到這種程度,哪怕是寧皓、丁勝都不行,不是他們能力不行,而是他們不擅長這種電影類型。

中國電影缺人才,而最缺的是優秀的類型片導演;不過隨著烏爾善他們這一批導演走向市場,這種情況將逐步得到改善,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就要真正開始了!

白潔看著台上的張然,覺得他的笑容未免太燦爛了些,她有些詫異,這也太開心了吧?怎麽會這麽開心?不過她也沒有多想,拿出相機將那笑容在鏡頭中定格。

畢業典禮繼續,導師代表阿曼巴上台發言,他顯得特別激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表示了高度肯定,鼓勵學生為亞洲電影事業和全球電影工業作出自己的貢獻。接下來,烏爾善作為學生代表上台發言,他回顧了自己三年緊張而充實的學習生活,對學院和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