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結構革新

幾乎所有《未來啟示錄》的影評都會用大量的筆墨分析電影結構,不少影評認為這是昆汀的《低俗小說》之後,電影結構的又一次革新。

1994年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偉大的電影年,這種說法當然有些誇張,比1994年更牛的年份並不是沒有,但1994年確實是電影大年,在這年出了很多好電影。而在這一年的所有電影中,影史地位最高的無疑是昆汀的《低俗小說》。

在《低俗小說》之前,類型片在敘事上嚴格遵循因果關系,按時間順序出現的事件序列;而《低俗小說》打亂事件出現的時間順序,形成的閉環結構是對類型片語言的徹底改寫,《低俗小說》的非線性敘事結構本質上是對再現體制話語規範的顛覆,是對電影結構的一次革新,影響了後來的一批電影,因此《低俗小說》影史地位極高。

如果說《低俗小說》是典型的圓形結構,而將宋詞的結構引入了電影的《未來啟示錄》則是對稱結構,同樣是對電影結構的一次革新,自然受到影評人的熱烈追捧。

《視與聽》的主編尼克·詹姆斯盛贊《未來啟示錄》是一次偉大的嘗試,不過尼克·詹姆斯不像波德維爾那樣精通東方文化,對電影結構的分析也不像波德維爾那麽深入,他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視聽語言上。

尼克·詹姆斯在文中寫道:“古典戰爭影片多用遠景、全景鏡頭,以及長鏡頭展示歷史的廣闊背景,空間和宏大的戰爭場面給人以大氣磅礴的感覺。這種戰爭片氣勢很足,波瀾壯闊。從視角來看,鏡頭是架設在戰場之外的,觀眾是以旁觀者角度審視戰爭,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缺陷,觀眾的代入感和臨場感不夠,缺乏那種身臨其境的震撼感。

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完成了對戰爭片的革新,將戰爭片從古典帶入了現代。其實斯皮爾伯格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攝影機放在戰場中間,大量采用主觀鏡頭和手持攝影,讓觀眾仿佛真的置身戰場,具有極強的臨場感。這種影片雖然在戰爭的宏大氣勢方面有所欠缺,但是通過細節的表現更善於表現人物的內心,更善於表現戰爭的殘酷性,也更容易觸及觀眾的心靈,形成沖擊觀眾心靈的視覺震撼力。

在《未來啟示錄》中,張然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了平衡,讓電影在擁有強烈的代入感的同時,具有大氣磅礴、波瀾壯闊的史詩感。電影中很多古典與現代結合的鏡頭,比如電影第一場戰爭戲的最後一個鏡頭,按照景別是一個大遠景,這是古典主義電影視聽語言的基本規範,作為結語的最後一個鏡頭應該是大景別,以表現整個戰爭的氣氛和規模並且具有明確的結束感。但這個鏡頭又有些不同,這個大遠景一直在運動,是持續的推鏡頭,最終鏡頭推向了亞當斯的長官,而他的長官已經死亡。正因為亞當斯的長官死亡,在接下來,他才會接到命令帶領部隊作戰。因此,這個鏡頭的功能就不只是段落最後大遠景鏡頭的造型和氣氛渲染的作用,還具有明確的敘事作用。

於是,整個鏡頭有兩個功能,作為結束感的全景性鏡頭和作為敘事功能的近景性鏡頭,既滿足了掃描全場表達氣氛的功能又起到了敘事作用。這種處理既符合古典主義視聽語言的基本要求又增強了敘事,並且能夠直接快速進入到下一段落。在電影中有大量類似的手法,因此沃卓斯基姐弟以及其他導演才會說,《未來啟示錄》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媒體和影評人對《未來啟示錄》分析和解讀的很多,包括音樂、色彩、思想等等,而這些都是導演的精心設計,確實值得反復品讀,比如電影的配樂,除了上下闋對稱之外,為什麽選擇這些古典音樂都是有深意的。

除此之外,媒體對電影中幾位主演的表演也是贊不絕口,盛贊“這是馬特達蒙從影以來最好的一次演出”、聲稱“那個偉大的羅伯特·德尼羅又來回了”、媒體紛紛表示他們將是今年奧斯卡的大熱門。

斯嘉麗·約翰遜的表演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贊賞,《洛杉磯時報》直接表示,對任何一個女演員來說,比艾米麗·斯通這個角色更吸引人、更具挑戰性的角色不多。有關愛與仇恨、演員的表演以及角色轉變都被融入角色中,斯嘉麗·約翰遜奉獻了她職業生涯中最棒的演出,如果她角逐奧斯卡影後,很難有人能打敗她。

在《綜藝》看來,張然是全世界最會指導演員的導演之一,在《未來啟示錄》中演員們都發揮出了超高的水準,而斯嘉麗·約翰遜也真正找到了自己,她對艾米麗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

《娛樂周刊》十分肯定地表示斯嘉麗·約翰遜將憑借艾米麗拿到奧斯卡提名:“我們並不想這麽早就蹚奧斯卡這池水,但斯嘉麗·約翰遜的表演如同帶電一般令人震顫,足以把死人從墳墓裏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