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金九銀十(第2/3頁)

尹名山年近5旬開始創業,做過書商當過二道販子,最終借助渝州摩托產業集群效應進入摩托車行業,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有著新時代儒商的尊稱。

“125CC的摩托車在1997年折算下來是80元/斤,過了6年時間現在只要14元/斤。而當前捷達、桑塔納當前折算是50元/斤,按照摩托車行業競爭經驗,我估計在5-8年時間後,它們會降到20元/斤。

在汽車論斤賣還是高價的時候,我認為這將會是我們新進入汽車領域企業的難得機會!”

這番汽車論斤賣的言論,讓尹名山頓時成為全國名人。老百姓只知道雞蛋、豬肉論斤賣,沒想到汽車也能論斤賣,真是具有中國智慧的比喻。

但凡一哄而上的行業,總會形成產能過剩和泡沫,大浪淘沙後只有真金才能在其中存活下來。中國汽車市場產量過剩的陰雲,開始徘徊在眾多興致勃勃車企頭上。

二八定律在生活中很是常見,好比20%的人占據了80%的財富。在中國汽車市場上也是如此,贏家通吃局面很普遍,20%的汽車品牌包攬了80%的銷量。

很幸運,中華集團的主要代表車型都進入這20%品牌當中。

“秦”的銷量並未受到過多合資品牌小型車下壓的影響,這款緊湊級轎車跟它們相比,具有天生大一級的優勢。

人們總是有隨大流的心態,“秦”一直處於銷量榜單前列,讓更多人購車時不假思索把其列入考慮意向。

在其他國產自主品牌進入滯銷階段時,“秦”卻繼續一馬當先,憑借出眾的外形和性價比,在金九銀十的9月旺季,一舉突破1.8萬銷量的大關,打破了由桑塔納創下的單月銷量最高紀錄。

受益於定海新基地的啟用,“唐”的產能轉移到定海,江州基地生產“秦”的產能得到大幅提升。

“中華汽車是不是壓庫了?真實銷量有那麽多嗎?”

跟第二名捷達相比,“秦”的銷量比之要多出足足三分之一,達到6000多輛。

這讓不少車企銷售負責人感到這個數據不真實,因為總感覺“秦”不可能如此受歡迎。

“我覺得是為了搏個好彩頭吧,壓庫至少打破了紀錄,算是今後可以當賣點的營銷手段。想想‘中國賣得最好的轎車’名頭就讓人大為心動,國內輪營銷手段合資品牌首推通用汽車,國產自主品牌就是中華了。”

身為同行,一名合資品牌的銷售總監如此評論道。

很快,“秦”壓庫的看法基本成為國內汽車企業的共識,大家都等著下一個月“秦”的銷量大幅回落,現出原形。

甚至有人打起了賭,賭“秦”的銷量會回調到8000輛,因為今年前幾個月平均銷量在1萬輛出頭,尤其非典時期下降得很厲害只有6000輛。

“20032輛!”

一個月過去後,10月的銷售數字出來,“秦”竟然自己再次打破記錄,賣掉了2萬輛新車,成為國內轎車行列當之無愧的王者。

“這絕對不可能!”

本以為“秦”會讓出寶座,沒想到其繼續高歌猛進,和身後其他品牌的距離越拉越大。

20032這個數字,猶如閃亮的一記耳光重重扇在打算等著看笑話的人臉上。

壓庫也有行業潛規則,經銷商的忍耐有限度,一旦主機廠玩得過火會引起經銷商的集體反彈。因此,大規模的壓庫一般只能半年時間或者全年時間用上一次。

但“秦”先是1.8萬,再到2萬,連續兩個月銷量不斷攀升,說明壓庫的推測不可能,這個數字完全就是“秦”的真實銷量。

“到底誰在購買‘秦’?”

二三線城市的4S店賣瘋了,一線城市人們更青睞合資品牌,但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卻更看重性價比。

10萬出頭的一輛家用轎車,綜合下來還是“秦”最符合人們的期望值。外觀要好看,車內空間要大,乘坐舒適度要高,動力不能小氣,還得有先進的車載電子系統。“秦”的配置價格,都是專門經過市場調研得到,心知中國普通消費者的痛點所在。

金九銀十,完全像是專門為中華汽車定制,除了“秦”的銷量屢破記錄外,SUV“唐”的銷量也趁機破了萬。

“唐”在15萬以下的SUV中沒有競爭對手,其他國產品牌做工太差,外觀千篇一律,只有“唐”顯得鶴立雞群。

如果不是產能受限,“唐”的銷量還得增加50%,因為訂單已經排到了3個月之後。

豐田汽車的起訴,反而一定程度幫忙了中華汽車找到更好的上市時機,現在香港股市一路上揚,走出了小牛市行情。

銷量爆增這樣的好成績,反過來又刺激了即將上市的中華汽車股票定價。

“我們之前的定價過於保守,現在上市的話,配售價格從我手中掌握的情況看,至少上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