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挺身而出(下)(第3/3頁)

剛才你也說了,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很不夠,請問你如何才能讓廣大歐洲消費者放心購買貴公司的產品?要知道你們國家兩大品牌汽車糟糕的碰撞成績,確實無法讓人心安,實在是太糟糕了。”

有了剛才的下馬威,第二位嘉賓針對韓皓的提問就溫和多了,也更加涉及汽車方面的專業知識。

“可以說,德國汽車是我們中國汽車的老師之一。大眾品牌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就進入中國,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在許多地方,桑塔納就等於轎車稱號。

作為中國汽車從業者,我很感謝德國汽車工業為我們國家帶來現代汽車工業的火種,你們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和技術。

在中國,有句話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我們技術還有一定差距,但得益於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分工,我們中國汽車學得很快,發展也很快。

好比待會要進行碰撞試驗的‘宋’,它從立項開始就完全遵照國際開發程序一步步進行,全程都是按國際化高標準設計研發,它其實也是現代汽車工業的結晶之一。

我可以保證,‘宋’完全符合歐洲安全標準,待會碰撞試驗結果足以證明一切。

為何今天我親自出席現場,就是希望讓廣大歐洲人民認識到,其實中國人也能夠造出優秀的汽車!”

韓皓真誠的一番話,讓不少剛才還戴著有色眼鏡的觀眾放下成見,開始期待馬上到來的碰撞試驗,看看“宋”是否真的如同講述般成績優良。

輪到第三位嘉賓發問,他想了一下後開口發話道。

“據我所知你在中國商界擁有一定地位,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人越來越多搶走歐洲人的工作崗位?”

這個問題足夠尖銳,已經超出了汽車業的範疇。

“嗯,我想澄清一點,就是並不是中國人搶走了歐洲人的飯碗,而是歐洲的企業家因為各種原因主動到中國投資,把工作崗位帶到了中國。真要追根究底的話,我想這個問題你們去問他們更好。

還有一點我要強調,就是一位普通中國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出頭,這只是在座諸位月收入的十幾分之一。到底國際進一步分工,許多產業工廠轉移到中國,只需要付出極少數成本就能購買到超值的產品回家,誰才是最大的贏家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另外,我還得聲明,就是崗位並不是到了中國就不會轉移。一旦‘宋’試水不錯,像我就有在歐洲建立新汽車工廠的打算,預計將會給歐洲帶來不少的工作崗位。

歐洲企業可以到中國投資,今後中國企業說不定也能來歐洲投資,將會給歐洲帶來許多工作崗位。

我們中國人帶著極大誠意來到歐洲,並不希望因為偏見而毀掉中歐間共贏的局面。”

韓皓的話,既代表了自己,也一定程度說出了中國商界的心聲。

……

在電視對話中,韓皓充分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讓許多電視機前的觀眾領略到中國新一代商界領袖的風采。

許多歐洲民眾都牢牢記著了這個年輕人,他敢於在歐洲媒體上用英文侃侃而談,為自己也為國家爭取合法利益。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就到激動人心的碰撞現場試驗了,收視率繼續突破記錄,許多人都等待這個時刻帶來。

一戰封神,還是收拾行李灰溜溜回家?

碰撞結果對“宋”,和對韓皓來說,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