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養豬豬跳海,養狗狗發呆(第2/2頁)

顧鯤聽了,都不敢評論了。

只能說兩個字,佩服。

一旁的龍五,原來常年聽的都是灣灣的宣傳口徑。此刻聽了高健雄親自口述,還親眼看了他的傷口,也開始懷疑人生了。

“高哥,你是條漢子,我原先聽的那些電台,都說你們大陸人開放之後貪生怕死、蠅營狗苟,窮還是那麽窮。今天才知道耳聽為虛,慚愧呐。”

顧鯤對這個效果很滿意,躺在那兒教訓龍五:“你需要慚愧的時候還多著呢,等你跟我去粵州晃一晃,就知道你這些年都被騙了,要開眼看世界呀,不要做井底之蛙,跟著大洋國混的都沒好下場。”

顧鯤這是真心話,因為他是人工智能時代重生回來的。他是真的知道,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大洋國式的民萃,已經成了攀科技的包袱,吃棗藥丸。

所以他說這番話時,透出來的那股自信,不是那些違心洗腦的人可比的。

考慮到顧鯤這段時間積累的威望,龍五真就暫時信了。

龍五慚愧之余,自然而然把話題引回生活條件方面。看著這些勇士如此艱苦,他也有些不忍,就問道:

“高哥,你說你們這兒經常連吃幾個月罐頭,那為什麽其他補給品那麽少呢?是因為運輸困難嗎?我看過海圖,這裏離海藍島也就兩天半航程吧,按說靠船的話運費不貴啊。”

高健雄點起一根煙,吐了一口:“這你就不了解情況了,海藍島做不得數的,那兒本來也才開發沒幾年,又主打發展旅遊業。

你算兩天半航程,那是到亞龍市。但亞龍當地的物價就貴得可以,物資都是從北方大陸運來的。”

顧鯤聞言點點頭:“是這個道理,算運輸成本不能從亞龍起算,要從粵州或者特區起算。”

亞龍市本來就是旅遊城市,後世華夏人去那兒渡過假的,都直到那兒整個城市的物價都很貴。

龍五虛心記下,又問道:“那就算從粵州起算好了,貨船開快一點四天也到了,也不該這麽困難啊。像我們這麽大的船,按你們的匯率算,跑半個月也就萬把塊錢成本,能往返兩趟了。”

高健雄嘆息道:“不是距離的問題,一來是這兒的島都太小,沒有設施——你也看到了,這兒直接就是海灘,200噸的漁船,就要靠岸幾十米停下、涉水把東西搬上岸。就算是威沙最大的永林島,也不過就是一個繩子紮起來的浮筒棧橋。

除了沒碼頭,另一個就是人少,需求少,運來物資多了,要很久吃用得完。運得少了,平攤下來每次的成本就高了。一條船一個月兩萬塊成本,你應該還沒算水手工資吧?就給咱這邊十幾個島礁的戰士運補給品,每個島子攤下來要小兩千,咱這四個人就是每人五百。

國內如今平均工資還不知有沒三百塊呢。我們當兵的,有國家管吃穿住,到手現錢幾十塊就不錯了,怎麽好讓國家多承擔人均五百塊駐紮成本。”

龍五聽完終於不吱聲了,他想問題沒那麽全面,一復雜就懶得動腦子。

倒是躺那兒有一搭沒一搭旁聽的顧鯤,琢磨開了,很快找到了問題關鍵。

他笑著說:“雄哥,沒想到你還琢磨得挺明白,看樣子是個當領導的料。”

高健雄也笑了:“別埋汰我了,我是每天就琢磨這麽點破事,能算不明白麽。”

顧鯤繼續分析:“這麽說來,之前這兒困頓的最大原因,是需求規模起不來,讓運輸船特地跑一趟的邊際成本太高。

可是國家為什麽就沒想過組織漁民來這附近打漁、順帶幫忙捎點貨呢?如果漁船不是特地來的,而是本來打漁航線就要經過這裏,這就攤不著成本了吧?”

高健雄:“粵東和海藍的漁民,前些年漁船都還很小,不太跑這兒來。這幾年大馬力的漁船倒是多了,不過這裏距離峴港太近,偶爾路過還好,如果是長期滯留作業,很容易引起越南人驅逐的。

到頭來漁民還是會算賬,知道劃不來的——你同樣是從粵東沿海出航,往南開四天航程抓魚,何不往南海中心更深處去呢?那裏船少人少,平均能抓到的魚就更多。越靠近越南西海岸的話,魚就少,還要冒跟越南漁民搶的風險,所以沒人做這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