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啟發無處不在(第2/3頁)

設計院遇到這種上面交代下來的重要外國客戶,當然是院長親自出面接待了。

院長姓許,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

何嵐私下裏跟顧鯤介紹:“許院長原先是滬江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系主任,專業水平您絕對放心。”

雙方寒暄之後,顧鯤把之前給外貿經部和中遠總公司看過的初步策劃案,當面交給許院長評估。

許院長也不單打獨鬥,喊了屬下幾個資深設計師和造價評估人員,當面鑼對面鼓地切磋了一兩個小時,然後給出了初步報價。

“顧先生,你們這個初步的策劃案,著實讓我有些意外。很多總體規劃思路,從結果來看是沒問題的,不過過程實在是……歪打正著,模棱兩可,需要重新推敲的地方很多啊。

報價方面,我這麽跟你說吧,我們建議是做一個4個3.5萬噸泊位、2個5萬噸泊位的散貨港,作為一期工程。即使按照華夏國內的工程造價,全部弄下來預算要三億多人民幣。設計費,初步估價至少是一千兩百萬。”

“六個泊位就要三億多造價?這個價錢離譜了吧,比我們一開始的預想高了太多。”顧鯤聽了這個數字後,著實有些意外。

如今南洋的勞動力和施工機械班台費用都是比較貴的,同樣工程量做下來,3億多確實是要的。

但顧鯤一直覺得94年華夏的民工隊很便宜,應該可以大大節約才是——後世華夏造一公裏高速公路,投資起碼一億以上,而94年造高速公路才700萬一公裏預算,全程高架的也就2000來萬。所以如今的工程施工成本,比2010年代起碼便宜八倍。(基本上也符合華夏每七到八年通貨膨脹物價翻一倍)

他還指望著利用薩武洋、朱敬業都不了解華夏的工程市場行情,到時候再從蘭方官方的撥款預算裏賺點轉包分包差價呢。

許院長跟他分析道:“三億很多麽?一個3.5萬噸散貨船泊位,連同配套的堆場、倉庫配套,至少是4000萬預算。5萬噸的,算上配套6000萬。六個就是2億8,還有1個億是進港航道的測繪、整治、疏浚——

從你的規劃草案來看,蘭方港從來就沒有出入過萬噸以上的船舶。所以,從李家坡到蘭方的航道、乃至從蘭方到華東的航道,從哪兒開始可以離開原先的航線、轉入進港,這都是要測繪的。

如果水文情況最惡劣的情況下,所有去蘭方的船,都要走直角拐彎偏離舊的成熟航線進出港,那就要往返多開50海裏。

如果測繪出來水文情況良好,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從李家坡港直接畫一條直線到蘭方,全程都沒有遇到水深不足的點或者暗礁,那麽將來所有船都可以省掉30~40海裏的時間和油錢,這是一勞永逸的勘探。”

許院長這個話其實稍微有點小學數學常識就能理解:兩點之間直線最近,三角形兩條邊之和必然大於第三邊。

但是,在海上航行,什麽時候能走直線,什麽時候必須舍近求遠走“兩條邊之和”,要看這個地方海底的地形是否允許。

而蘭方群島附近幾十海裏的各處水深、海底地貌,原先都沒人勘測過呢。

顧鯤想了想,覺得這個子項目,他可以另請高明。

於是他用商量的口吻問:“如果勘測和相關的航道疏浚設計,都外包扣掉的話,剩下部分設計費要多少?”

許院長:“那至少也要八百萬,總造價兩個多億。”

顧鯤搖搖頭:“還是貴了,我看看你的明細……嗯,這個堆場和倉庫的規格,可以縮減,我沒打算讓所有船都可以在蘭方卸貨。還有,你這個是突堤式泊位把?給我改成橫順式,能減少多少造價?”

許院長一愣,他已經好多年沒遇到這麽摳的方案了。

顧名思義,突堤式的泊位,船是豎著停的,就像倒車入庫的車位。所以一個泊位只要占用幾十米的海岸線就夠了,只是造價貴,要造一條跟船一樣長的堤壩,供人貨裝卸。

橫順式泊位,就像是側方停車的車位,造價賊便宜,但占用海岸線很長,光船就要用掉200多米海岸線,還要給頭尾留出船進出的空間,加起來至少一百多米——就好比路邊的側方停車位,要是前後車都頂著你的車頭車尾停,你就出不去了。

許院長忍不住提醒:“顧先生,我希望你注意,橫順式泊位是非常浪費海岸線的一種設計,一國的良港海岸線資源,是有限的……”

顧鯤:“目前蘭方的海岸線還不值錢,我們那兒地廣人稀,將來,我有的是辦法調整規劃,等以後二期三期工程再說吧。原始積累階段,我需要的是高效。”

把泊位砍成橫順式之後,果然單個造價一下子就打了六折,又把堆場和配套都砍砍、應急的碼頭卸貨吊車也砍砍,3.5萬噸泊位造價居然壓到了一千五百萬人民幣,5萬噸也不過兩千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