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慨當以慷(第2/2頁)

我一下子給你太多錢,說不定反而消磨了你的鬥志。同時你萬一做得超出預期、成績單出奇地好,而股份卻被稀釋掉太多,你就會沒有動力,覺得是在給大股東打工。

既然如此,你拿了我這個一千萬美元先去幹兩年,如果花得慢,沒花完,那就先幹三年。等錢花得差不多了、你生意做成啥樣了、發展了多少倍,到時候缺錢再來找我。我們按照到時候的重新估值,仔細核算,再次給你追投,我保證追投也絕不低於一千萬,只要你開口,我一定給。只不過,你要是做得不上道,兩三年後再來找我的時候,公司估值連現在都不如,那你就要自己反省了。”

孫正意的兩千萬占四成,是建立在“假設阿狸巴巴目前的生意值三千萬美金”的基礎上的,注入兩千萬後總股本五千萬,才是四成。

而顧鯤只注入一千萬的話,注後總股本也就從三千漲到四千萬,那麽一千萬是應該在四千萬總股本裏占25%的,而不是20%,所以顧鯤才說他的單價比孫正意優惠了兩成。

馬風對財務反應比較慢,還在琢磨顧鯤的深意,倒是蔡重信立刻意識到顧鯤這是非常慷慨的。

除了上述的價位問題之外,那些對自己很有信心的初創者,最怕的就是自己事業還不夠大的時候,明明用不掉很多錢,投資人卻硬要塞一大堆錢把股份稀釋得很薄。

相反,只有那些就是想圈一票錢跑路的創業者,才會希望早期投資就多多益善,反正也沒打算真心把公司開好。

站在馬風的角度,孫正意的錢如今他確實是需要的,但不需要一下子那麽多。所有合夥人都在幻想著咬咬牙再發展兩年、再拿後續大筆的投資,說不定估值能高好幾倍、到時候要付出的股權也能少很多,哪用得著現在為了兩千萬美金就直接讓40%股權呢。

尤其是目前互聯網狂熱正在風口上,業內最吸引眼球的案例,都是“過個一年多直接加個零甩給下家”的操作,跟電影《大腕》兒裏演的那樣。

沒人會想到未來泡沫破裂了是啥樣,大家腦子裏都沒泡沫這根弦。

然而對於顧鯤來說,他是無所謂的。

反正所有的互聯網公司,98年的估值和2000年的估值相比,肯定是2000年要高很多。

但是,98年跟2001年、02年相比,或許就差不多了。泡沫刺破之後,各個公司都有一個回歸理性的過程。包括後世盈科數碼把騰雲的股份瞅準時機賤賣了套現,也是那兩年裏發生的事兒。

如今已經是98年12月了,如果撐一年半,到2000年上半年馬風再來找他的話,阿狸或許在高位。但只要多拖半年,拖到2000年底來,泡沫就已經萎靡了。

何不白白展現一下自己的慷慨、自己與孫正意人品上的不同呢?

顧鯤倒不是為了幾千萬美金的差價,關鍵是他希望讓創始人團隊跟他一條心,將來別玩心眼。

孫正意那樣搞,創始人團隊是不會跟他一條心的,將來會不停想辦法整股權置換、稀釋、換殼……一大堆騷操作。

還不如現在就亮姿態震懾敲打一下,寒冬期錢不夠再來問顧鯤要時,顧鯤還好多扮演一次雪中送炭的救世主形象。

“這……這怎麽好意思呢,這不是顯得我們不願意與投資人充分分享公司發展最快速的那段成長期的紅利了麽……”蔡重信想到美處,竟然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馬風也是到了這一刻,才察言觀色徹底回過味兒來,知道顧鯤的提議他是占便宜的,也連忙委婉道謝。

顧鯤大度地擺擺手:“不必了,這沒什麽,其實我是因為太忙,沒空仔細考察你們這樣的小公司——

我昨天剛吩咐黑石基金的梁總裁,找渣打銀行的人用銀行股份置換了一批他們持有的轉股債,是意大利人的一個奢侈品牌,喬治阿瑪尼,一共才4.2%的股份,你猜多錢?就已經2000萬美金。你們這種公司,40%的股份都才值2000萬,跟人家差了十倍了。

我買阿瑪尼的轉股債都只考慮了不到一天,是跟著女人逛逛街買了幾件衣服就決定了的,你還指望我抽出多少時間來考察你?

所以,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希望的是你好好幹,哪天當你把你的公司市值至少再做大十倍、估值五個億十個億美金、需要的單輪融資量也超過一億美金的時候,請你務必再來找我,到時候,我就會很認真的考察了,希望你盡快讓自己有資格被我慎重盡調。”

馬風不由有些挫敗。

原來不是顧爺對他慷慨,只是生意太小,還犯不著動用顧爺本人的腦力親自聽取盡調。

“呵呵……好吧,我會努力的。不過,沒想到您那麽有遠見的人,居然在如此互聯網蒸蒸日上的時候,會去把精力花在投資奢侈品這種毫無科技含量的生意上。”馬風嘆息了一聲,直言不諱地指出了他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