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君子言義不言利(第2/2頁)

你們其他人要是當時願意毀家紓難,也可以去買那些荒島啊!為什麽不買呢?所以,顧鯤買了島之後,傻人有傻福撞大運發現那些島的外海有油田,那也是天命所歸,羨慕不來的,普通國民要願堵服輸。

而“讓人民心悅誠服、還沒有生出對王室和顧鯤的嫉妒怨恨之心”的最重要一點理由,還在於目前油田還沒投產呢。

所謂的油田利好消息,也就是抵押了貸點款,大家都還沒看到實打實的石油銷售收入,對於普通庶民來說也就沒有那麽直觀的沖擊力。

大部分沒什麽文化的平民,對於金融、期權方面的利益,認知都是比較模糊的,實打實抽一桶油賣一桶油收一桶錢的方式,才符合小白國民的直觀認知。

但這也是為什麽顧鯤一定要選在今年把舊城改造、拆遷計劃、全國市容提升的規劃全定下來的原因。他就是要趕在油井真的出油、蘭方港碼頭上未來幾十萬噸級的油輪往來不息、給全體國民形成重大視覺沖擊力之前,快刀斬亂麻把這事兒辦妥了。

幾十萬噸的大油輪,對普通人的視覺沖擊是非常強的。你跟他說個產量,他們或許沒概念,腦子一下子也轉不過彎來“到底顧老板靠這個賺了多少錢”。但如果一個漁民甚至只是一個兒童、傍晚在碼頭上逛街、看到幾十萬噸裝著白給資源的船往來,他們就很容易生出嫉妒羨慕之心了。

在這樣和諧愛戴的氛圍下,顧鯤接棒講話就很容易展開情緒了。

他優雅地站到朱猷棟剛才講話的位置上,調整了一下話筒。大熒幕上,也把他的動作都實時反饋出來了——顧鯤一下子把話筒的固定位置拔高了十幾厘米,然後才開始講話。這也無形讓國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一米八五以上的顧鯤,比老一輩君主要高大偉岸不少。

而後,顧鯤就開始娓娓道來,他並非君主,說話就不用太關注禮法和儀式,可以更加親民。

他先說了幾句輕松親民的話,然後開始挖坑:

“……我們蘭方自古就是華夏衣冠、漢文漢統,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肯定是要繼承的。近年隨著我們蘭方旅遊業的爆炸式發展,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北國同文同種的遠方來客都不再陌生了。

但我還是想說一點北方人的文化習俗——在華夏大陸,最近這幾年,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們,他們結婚的時候,已經有了一項新的風俗,那就是丈母娘會要求女婿出房子。

這個新風俗傳統好不好我不評論,但是我今天既然有幸迎娶悠然郡主,似乎不應該丟了王室體面。所以借著這個機會,我想送給大公與王妃一項禮物——我願意拿出10億美元,另行擇址重修一座新的宮殿,贈與王室居住。

與此同時,我也懇請大公為全體國民做個表率,為未來要推廣的全國市容改造、旅遊景觀提升做出一點犧牲,在一定的期限內,捐出現有起居的昭明宮,仿照其他華夏文化圈裏的國家和地區,建設一座彰顯自大明以來歷史文化傳統的博物院。

當然,王室需要捐贈的只是未來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宮殿本身,藏品我會想辦法從國際各國用各種渠道搜集回來、捐獻給國家。”

“王室帶頭捐宮殿?為舊城改造市容升級做表率?顧鯤為王室新宮修建出錢、順帶算是完成了‘丈母娘問女婿要房子’的文化習俗?這個決策倒挺逗的,而且看起來好親民啊。”

廣場上四萬圍觀群眾一時間竊竊私語,有愛戴,有欽佩,但更多的是吃到大瓜的八卦興奮感。

有點類似於“平時聽到一些俏皮話不會覺得親民,但如果在央視新聞上看到段子手朱老師玩單押雙押說俏皮話,就會覺得挺親民”的感覺。

同樣的話,從高高在上的人嘴裏說出來,那就親民了。

“接受顧爺的好意吧!”

“接受顧老板的好意吧!”

“王室就該帶頭作表率,接受拆遷!”

“就是,要是王室帶頭,願意從目前這個地段最好的地方搬出去、另外找地皮蓋新宮。那我們那破房子也沒什麽好可惜了。只要到時候補償到位、新房子面積、建築質量档次都明顯比舊房子高,我們也願意拆遷,就當為國家做貢獻了!”

“話別說滿!地段還是要看的,要是地段拆遷到郊區,那僅僅比現在房子大有什麽用?要我說,至少三倍以上建築面積!房子質量還要很好!帶電梯帶花園!我才會交出現在的地皮。”

“少扯了!就你那破房子,也就地皮地段還值點錢了。人家拿三倍面積的樓房換你的木結構水屋?做夢吧你!”

廣場上的人群,已然壓制不住討論的熱情,開始變得哄亂,都在那兒討論是否要響應、如何響應顧爺的拆遷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