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世界毒王,半數澳洲!(第2/2頁)

劉偉翻轉鏡頭對著自己,眯了一點眼睛,“兄弟們,我現在所處的地方位於澳洲西南部地區的維多利沙漠,我們的澳洲之行將從這裏開始。

除了為大家尋找致命毒物之外,也算是一次長久的野外求生,用貝爺的話講,嘔~眼前的環境太糟糕了!”

劉偉一邊前行,一邊和觀眾互動:“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在澳洲大陸上存在那麽多致命毒物?”

觀眾不解。

都等著劉偉科普。

“首先來說,毒液對於食肉動物來說,是一項非常好用的技能。只要向獵物注射了毒液,獵手就不需要自己冒風險去與獵物搏鬥,而是靜靜地等著獵物毒發身亡就好。

不過我們要知道,這種演化方向,並非是它們自己選擇的,因為基因突變是沒有固定方向的,它們帶有劇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有達爾文的觀點總結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根據我的理解,獨特的地理環境對生物的進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狹窄的東南沿海已經環澳洲沿海地區,而龐大的西澳大利亞內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基本上人煙罕見。

造成這種人口分布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分水嶺,顧名思義,這個縱貫澳大利亞南北的山脈,阻擋了來自赤道的暖流帶來的水汽的西進。

從而使廣袤的西澳大利亞成為了連片的荒漠和草原,也造就了東西澳大利亞兩個極端的環境——一邊是雨林,一邊是荒原。

生長在澳大利亞大東部的雨林,物種繁茂,自然,除了人類這種自帶光環的物種外,其余的物種想要避免被吃,“有毒”自然就是最好的辦法。

那些變異出毒素的生物的存活率就明顯提高,即便是獵食者抗毒能力也隨之提高,但同時也會激發更多物種走向“有毒”。

當然,在東部雨林中,毒物更多的是指蘊含毒素的植物,比如夾竹桃、曼陀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