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一脈同根

劉曄年方二十五,生的眉清目秀,身材高挑,一身儒雅氣質。

只需搭上眼睛一瞧,便知道是學問與涵養兼備之人,言行舉止間透著一股淡定從容。

“庶民劉曄參見弘農王殿下!”

聽了縣令的召喚,劉曄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躬身施禮。

劉辯趕緊還禮:“子揚先生不必多禮,寡人這一路上聽聞你的大名,如雷貫耳,方才知曉這成德的安居樂業乃是你的功勞。先生不僅僅改進了農夫的耕具,還發明了拋石車保衛桑梓,這份才智當真是天縱奇才。”

“雕蟲小技,不值一提。都是庶民閑暇之余弄的旁門左道,倒是惹大王見笑了。”

劉曄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把自己發明的東西說的輕描淡寫,完全沒有自以為是的樣子。

沒想到不費吹灰之力就與劉曄熟絡了起來,這讓劉辯心中暗自高興。又看到劉曄態度恭謙,性情溫和,況且彼此都是高祖子孫,看來收為已用難度不大。

寒暄過後,劉辯又詢問起劉曄的身世,得知他是阜陵王劉延的第六世子孫,說起來和自己正是同輩,這無形之中將二人的關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許多。

而且劉曄與劉辯之間的關系比起劉表、劉繇、劉焉等諸侯來可是近了一大步,劉表與劉焉都是西漢魯恭王劉余的後代,需要向上追溯十幾代,才能找到根源;而劉繇甚至要更向上一些,是齊肥悼王劉肥的後代。

說的通俗一點,劉辯要想和這幾個劉姓諸侯論成一家人,至少需要追溯到漢景帝的身上才能論起來。而劉曄則不同,兩個人的高祖父的祖父就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這關系已經是相當近了。

“哎呀,想不到子揚先生竟然與寡人同為光武帝第七世子孫,論起來孤尚且需要喊你一聲兄長。”

劉辯說著話向劉曄躬身作揖,“兄長在上,請受小弟一拜!”

劉曄慌忙還禮:“不敢當,雖然同為光武之後,但曄家道已然漸衰,豈敢當殿下如此大禮?這裏人多眼雜,不如到某府上敘話可好?”

“孤正有此意,皇兄請前面帶路!”劉辯伸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當下,由劉曄前面帶路,劉辯帶了劉伯溫,在衛僵等隨從的護衛之下,與縣令高遷一道進了成德縣城,直到劉曄的府邸門前方才下馬。

劉曄自稱的家道漸衰,也只是相對於帝王來說,在成德本地,他們劉家還是首屈一指的豪門大族。他的曾祖父劉唐在漢和帝時期曾經襲爵淮陰侯,到了他的祖父劉洛因為漢武帝施行的推恩令,獲得的封地已經被稀釋到了一亭之地,稱作肥鄉候。

到了劉曄的父親劉普,已經沒有封地可以再分,總不能再設置一個村候吧,於是自劉普一代,也就是劉曄的叔伯們全部都成了普通人的身份,與王侯再也沾不上邊。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劉曄一家仍然是整個成德縣城最強大的豪族。且不說劉氏家族人丁興旺,單單只是劉普的產業就遍布成德的大街小巷,涉及到販馬、販鐵、販布、販鹽等產業,而且擁有良田千頃,家中門客仆人近千。

自數年前劉普死後,劉曄接掌了劉家的產業,雖然不是成德名義上的縣令,但說話卻比縣令還要好使,甚至就連郡太守都要賣他三分面子。

進了劉家府邸,劉曄命仆人置辦了豐盛的酒筵款待弘農王一行,並且邀請了兄長劉渙,以及族內幾個德高望重之人前來做陪。

酒過三巡之後,劉辯起身拱手道:“在座的諸位與孤都是光武帝之後,眼看著我漢室河山日漸凋零,董卓篡權欺我族人。孤雖年幼,卻不甘心,故而東渡長江,在吳地糾結了一幫忠義之士,誓要鏟除逆賊董卓,重振我大漢雄風。今日悉聞子揚兄身懷大才,故此誠心邀皇兄助寡人一臂之力,待我重登大寶之日,少不得封候賜爵,讓成德劉氏再續輝煌!”

劉曄早就在等這句話,當下起身施禮道:“承蒙大王器重,況且同為光武後人,豈容逆賊蹂躪我劉家天下,曄雖不才,亦願意為大王效犬馬之勞,鏟除逆賊,匡扶漢室,責無旁貸!”

“好、好、好……能得皇兄相助,如同高祖得子房也,寡人手下尚且缺少一名主薄,自今日起就由兄台來擔任好了,隨孤一同征戰河南,去酸棗會一會關東聯軍去。”

劉辯興高采烈的把劉曄扶起,同時獲得了他的9個愉悅點,並且悄悄的用系統測量了一下劉曄的各項能力,得到如下數值——智力93,政治81,武力45,統率56,特殊屬性,發明。

筵席過後,劉氏族人紛紛表示忠心,有的獻糧有的獻錢,不到半天的功夫,劉辯的軍隊就獲得了三萬石糧食,二百萬錢的資助。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成德的劉氏族人之所以這麽慷慨踴躍,還不是為了賭一把,等劉辯將來登基之後,好從中分一杯羹,重新找回祖上的輝煌,否則誰肯把大好的粟米白白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