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黑雲壓城城欲崔(第2/2頁)

劉辯頷首:“太常所言極是,正可借陶謙兵力一用!”

經過了一整個清晨的朝議,最終由劉辯拍板做出了現階段的戰略決策:固守西方,向北拓疆。爭奪青州,擊破黃巾,虜獲人口,充實江東!

傳檄駐守壽春的常遇春率本部兩萬人馬為第一路,接詔之後即刻向北進軍,穿過徐州的彭城、瑯琊星夜馳援北海。命秦瓊為主將、淩操為副將,率兩萬人馬為第二路,即日啟程,度過長江,由徐州境內進軍,支援常遇春。

袁紹這次傾盡全力進入青州,兩路人馬總計十一萬,再加上收編的五萬黃巾軍、四萬泰山寇,總兵力二十余萬,在人數上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如果只是派出常遇春、秦瓊兩路人馬遠遠不夠!

劉辯再次傳令,命薛仁貴為第三路主將,馬忠為副將,率三萬人馬稍作整頓,準備器械糧草,明日再渡江北上。緊隨常遇春、秦瓊兩路人馬的步伐向北進軍,以解北海之圍,爭奪青州。

又修書與陶謙,請求他從徐州出兵,支援魏延,免得北海陷入重圍。接著傳檄嶽飛,將朝堂上制定的戰略知會與他,讓他的兵團暫時以防禦為主,固守江北四郡,必要的時候協助甘寧堅守柴桑,拱衛西方門戶。

朝會散去之後,金陵城外號角嗚咽,旌旗招展。

各路斥候使者進進出出,馬蹄踩踏的塵土飛揚,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江東再次變得烏雲壓城城欲摧!

劉辯又遵從劉伯溫的建議,冊封孫堅為荊州牧、前將軍、滎陽侯,命工匠連夜克制了印綬令符,派出使者前往長沙,改善關系。

當前的金陵周圍有騎兵兩萬,步兵五萬,水師兩萬,以及駐防城內的一萬禁軍,防禦乾陽宮的五千禦林軍,總兵力約為十萬五千人。

秦瓊率先引領了五千騎兵,一萬五千步兵過江。次日薛仁貴又率一萬騎兵,兩萬步卒由秣陵渡過了長江。兩路人馬直接進入了陶謙控制的徐州境內,由廣陵、下邳一路向北。

三路援軍的總兵力不過七萬人,加上北海魏延的三萬人馬,總兵力也才只有十萬左右。比起袁紹的二十多萬人馬來,有著將近一半的差距。要想全面壓制袁紹,劉辯必須再率一支隊伍禦駕親征,但在出征之前應當先把身後的事情安排妥當,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與袁紹爭鋒。

前往長沙的使者攜帶了詔書、印綬,一路快馬加鞭,三日之後抵達了長沙,孫堅接到詔書後當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諸位,據探子回報,袁紹大舉進兵青州,一路連破黃巾、公孫瓚,兵鋒直指北海。估計劉辯有北上救援之意。又恐我軍趁機襲擊其後方老巢,故此才行遠攻近交之計,諸位以為該如何應對?”

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面貌雄偉的孫堅掃視了一下帳下文武幕僚,朗聲問道。

孫策率先出列:“父親大人,我孫家與劉辯之仇似血海之深,此時不報,更待何時?不如扯書斬使,向劉辯宣戰!趁他出兵青州之時,襲其後方,讓他首尾難顧!也好趁機收復故土!”

程普、黃蓋、韓當等武將紛紛附和孫策:“少主所言極是,我等當奉洛陽的劉協為天子,宣布劉辯乃是僭越稱帝,如此便可師出有名的順江而下,直搗金陵,收復主公的故鄉吳縣!”

“主公……瑜卻不這樣認為!”

紛紛的宣戰聲中響起了另類的聲音,孫堅循聲看去,正是十八歲的周瑜。當下面帶微笑的道:“公瑾之意如何?說來讓吾聽聽!”

周瑜拱手施禮,朗聲道:“以瑜之見,縱然劉辯大軍北上,但柴桑要塞有甘寧的水陸兩軍駐守,江北的廬江又有狄仁傑的部分人馬與之呼應。況且這兩年來劉辯所向披靡,先後翦滅劉繇、嚴白虎、王朗、袁術等各路諸侯,可見其麾下猛將謀士極多,士卒皆是能征善戰之士!就算主力大軍北上青州,也沒有顧首不顧尾的道理,要想威脅到金陵,絕非易事!”

“與其同江東朝廷結下死仇,不如接受荊州牧的冊封,趁著江東用兵之際,渡江攻打劉表,將整個荊州掌控在手中。到時候主公雄霸一州,進可攻退可守,再不濟也能成為一方霸主,不用再仰他人鼻息!主公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