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吳起掛帥

“吳起來了?快宣!”劉辯大喜過望,急忙暫時放下手頭上的事情,翹首期盼。

文鴦有些詫異:“咦……聽陛下的語氣,莫非認識此人?而且在一直等候的樣子。”

劉辯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了,靈機一動,信口胡謅道:“不錯,徐公明將軍曾經向朕舉薦,說是有個兗州定陶人,姓吳名啟,最近幾年一直在荊州隱居,讓朕加以留意,故此知道此人。”

反正給吳起鍍鍍金,積攢點功績,就要把他派往交州迎戰蒙恬,這樣也可以順理成章的對諸葛亮、沮授、文鴦他們有個交代,因為是徐晃舉薦的,自然要派他去交州支援了。文鴦、孔明他們總不能跑到交州去問徐晃吧?

一盞茶的時間,文鴦就帶著吳起進了太守府,穿亭過廊,不消片刻就來到了劉辯辦公的書房。

“陛下在此,還不快快跪拜!”來到禦書房,文鴦手按佩劍,叉手而立,向吳起提醒一聲。

與這個世界上的平民百姓初次見皇帝不敢擡頭不同,吳起飛快的瞄了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眼,然後跪倒在地,稽首頓拜:“草民吳啟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吳起掃了自己一眼,劉辯當然也要仔細的審視吳起一番。只見他長得身高約莫七尺八寸,器宇軒昂,闊面重頤,一雙眼睛深沉而犀利,再配上一雙濃眉,看得出是個殺伐果斷的人。

“吳先生平身!”劉辯正襟危坐,輕輕召喚一聲,“聽文統領說吳先生此來乃為求仕,請介紹一下自己。”

“謝陛下!”

吳起對天子的禮賢下士,謙遜待人很是滿意,拱手作答:“回陛下的話,庶民祖籍兗州定陶,表字亞聖。自幼遊覽各地,略通兵書,只恨報國無門,一直未能出仕。後來青州黃巾作亂,庶民便南下荊州避難,在江陵求學交友。這幾日見陛下出榜求賢,故此前來求仕。”

正說話間,忽然守門的侍衛來報有關羽的書信從成都送到,劉辯急忙召見使者,當著吳起的面把書信瀏覽了一遍。原來是關羽在書信中說要化幹戈為玉帛,關鍵都在孫尚香的身上,因為劉備一直為此耿耿於懷,覺得擡不起頭來,若是能把孫尚香送還,劉備的心結自然會迎刃而解。

“唉……關二爺真是實在人啊!”劉辯表面上不露聲色,心中卻暗自嘆息。

“劉備這人臉皮厚著呢,怎麽會因為一個未過門的小妾而覺得擡不起頭來?他可是曾經說過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我看這分明是法正、房玄齡等人的反擊,讓我要麽忍痛送出孫尚香,要麽就失信於關羽,破壞朕在關羽心目中的形象。”劉辯雙眉微蹙,在心中暗自沉吟。

為了試探吳起的本事,也算是真心求教,劉辯把書信交給吳起:“亞聖先生看看這封書信,你認為朕該如何應對?”

對於天子的信任,吳起受寵若驚,自己初次來面聖,天子就以機密大事詢問,這是多大的信任?簡直足以比肩在渭水垂釣的姜尚了。

吳起接過書信,飛快的閱覽了一遍,然後微微閉目略作思忖,隨即拱手道:“回陛下的話,庶民雖然身在江湖,但對於天下大事也有所耳聞。陛下與劉備的幹戈紛爭,也是略知一二。以庶民之見,拋出孫尚香乃是劉備故意所為,繼而以此為由行叛逆之舉。”

“陛下利用離間之計,逼的劉備、關羽兄弟間嫌隙漸生,此乃神來之筆,庶民佩服的五體投地。此計之妙,堪比陳平離間項羽、範增。而關羽此次修書替劉備求回孫尚香,怕是劉備投石問路之計,意在讓陛下左右為難,他好坐收漁翁之利。要麽討回孫尚香,為自己贏得顏面結好孫策,要麽讓陛下失信於關羽,化解陛下的離間之計。”

“英雄所見略同,朕也是這般看法!”劉辯向吳起豎起了大拇指,不吝贊美之詞,“吳先生雖然身在江湖,但目光敏銳,絲毫不輸朝堂謀臣,果真胸懷大才。”

“謝陛下褒獎,起也只是鬥膽妄言!”吳起急忙作揖謙虛,心中愈發覺得自己求見天子的決定實在太正確了。

“劉備手下不乏善謀之人,這一計也的確厲害,吳先生認為朕該如何化解?”劉辯伸手輕撫唇角的絨須,正色問道。

吳起拱手道:“庶民不知道陛下對孫尚香打算如何處置?但庶民認為,若是陛下能夠把孫尚香送還給孫策,采用移花接木之策,則劉備的投石問路便不解自破,無論孫尚香是死是活,都與陛下無關。”

頓了一頓,略帶不安的道:“當然,若是陛下對孫尚香還有別的想法,就當庶民這話沒說……”

劉辯笑笑:“呵呵……吳先生直說無妨,朕還不是一個好色的昏君,在女人與江山之間,朕懂得該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