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2/3頁)

正當眾人震驚幔陀的神技時,飛鳥落地之後,眾人才發現竟是兩只飛鳥被一枝箭射中脖頸,一箭雙雕,傳說中的神箭手也不過如此,禁軍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驚天動地的一聲叫好。

幔陀將弓還給弓箭手,抽出寶劍,劍尖挑起雙鳥,遞到尉遲直眼前,說道:“指揮使辛苦了,送上鳥兒一雙,不成敬意。”

尉遲直才知道眼前貌美如花的小娘子不但箭法神乎其神,劍術也十分高明,是一個罕見的高手,當即收起輕薄之心,接過鳥兒,朝幔陀一拱手:“多謝娘子。”

隨即回身一揮手,大喝一聲:“回營!”

禁軍們齊聲回應,百余人的騎兵,回身疾駛而去,激蕩起無邊的塵土。

幔陀一行險之又險地剛剛返回真定縣衙,夏祥就被崔象傳到真定府衙。崔象先是語重心長地說起他以前初入官場之時的熱血和激情,後來經歷事情多了才知道,有時候退讓並不是無能懦弱,也不是不為民作主,而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中正平和的君子之道。

隨後崔象直截了當地要求夏祥中止董現一案的審理,直接判處付科斬立決,報經府衙,府衙會上報大理寺和刑部核準,一旦批文下達,即刻行刑。

夏祥清楚崔象急於要處死付科,必是受到了背後的壓力。按說崔象身為知府,雖是他的頂頭上司,對真定縣之內,有過問之職責並無決定之權限。他並沒有一口回絕崔象,而是以大張聲勢在滹沱河中打撈了董現屍體為由,聲稱董現一案已經深入民心,若是草率結案,怕是會引發百姓不滿。向來民心似秤民意如鏡,崔府尊在真定為官以來,頗多清名和官聲,斷不可因為董現一案而毀於一旦。

夏祥先是送了一記高帽讓崔象戴上,然後口風一轉,說他已經查到了確切證據證明董現一案的幕後真兇,並沒有牽涉到達官貴人,只是生意上的糾紛所致。不出七日,他必能查明一切真相,順利結案,然後將案情呈報給崔府尊。

崔象還想再說什麽,夏祥以還有事為由,匆匆告辭離去,不再給崔象說下去的機會。盡管夏祥也知道,崔象真要強行向他施壓,他也會十分為難。眼下最要緊之事,就是盡快查出真兇,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就算幕後的黑手勢力再是強大,也堵不住天下悠悠眾人之口。

此時崔象還沒有收到京城來信,讓他全力制止夏祥的審案。

得知了幔陀一行在市樂的遭遇之後,夏祥更加斷定董現之死的背後,必定大有隱情,居然連禁軍都出動了,可見裴碩章是得到了指示之後才明白過來,要不惜一切代價留下嚴孫和董李氏,好在幔陀和馬展國機智應變,總算帶回了嚴孫和董李氏,雖莊非凡未能押回真定是為遺憾,卻也算是有所收獲了。

夏祥心思浮沉不定,想了一遍所有事情之後,他又和蕭五、幔陀和馬展國、丁可用幾人沿河走了半天。

已是深秋,秋風瑟瑟,有了深深的涼意。夏祥一行幾人來到一處餅店,餅店名楊麻子大餅,門面不大,是一棟兩層小樓。門前有一株高大的白楊樹,此時樹葉落盡,只留下光禿禿的樹椏。

樓宇風格頗有唐韻余風,門口還有一副對聯,也是頗有味道。

上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聯: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對聯雖不工整,卻也合經營之道。幾人進門之後,堂柱之上,又有一副對聯。上聯:修合無人見,下聯:存心有天知。夏祥暗暗點頭,此家生意如此興隆,並非偶然,店家為人必有過人之處。

到了樓上,選了一處好位置坐下,卻不見小二過來招呼,蕭五正要喊人時,卻見店家急急上來,來到夏祥面前,一揖到底,誠惶誠恐地說道:“小人田不滿見過縣尊。”

夏祥一愣,低頭一看,沒錯呀,他著青衣戴小帽,是書生模樣,不由奇道:“店家,在下乃是一介書生,不是縣尊。”

田不滿咧嘴一笑:“縣尊乃是朝廷命官,小人不會看錯。”

“你莫非見過我?”夏祥想起當時打撈董現屍體之時,他曾在河中船上露面。不過離岸邊也遠,知道他是何許人也的人也並不太多。

“小人並未見過縣尊。”田不滿神態恭敬之中,又有一絲得意之色,“方才縣尊上樓時,在樓道的狹窄之處,左顧右盼,生怕碰到烏紗帽的長翅。若不是常戴長翅官帽,怎會如此?真定縣衙之中,戴長翅官帽的人只有縣尊和縣丞,許縣丞小人認識,那麽閣下除了夏縣尊之外就不會是他人了。”

夏祥樂了,說來他戴長翅官帽的時候並不太多,卻不成想已然養成了左右避之的習慣,不由哈哈一笑,人都有許多習慣成自然的行為,只不過自己習以為常不覺得什麽,在有心人眼中,卻成了顯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