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8章 貿易(2)

秦與漢,是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上的兩朵奇葩。

不僅僅是制度和國家體制,與其後王朝有著鮮明的不同。

就連財政制度,也是別出一裁!

它們有兩個財政系統!

具體以漢室而言,分為少府領銜的都內和以大司農為首的國庫。

在事實上形成了國家財政和皇室財政兩個系統。

就連收稅,也是各收各的。

少府收算賦、算緡,水衡都尉負責上林苑,處置苑內事務。

而大司農則總管天下田稅、商稅以及車船稅,負責鹽鐵官營,維系平準均輸政策。

所以,西漢財政,是兩條腿走路。

國家用度和官吏開支、軍事費用,從國庫支出。

而皇帝享樂、宮廷修建以及皇室開銷,走少府從都內支出。

而問題就在這裏了!

經過百年發展,這兩條腿,日益的變得不平衡。

在一方面,桑弘羊的大司農,每天絞盡腦汁,費盡心思,也僅僅只能維系國家財政的基本平衡。

一旦發生戰爭,就會出現大窟窿,國家赤字升高。

甚至可能會發不出官吏俸祿!

而在另一方面,都內的府庫,日漸富裕。

靠著特權和少府體制下的規模化生產,皇室收入連年增高。

發展到現在,都內歲入已經倍於大司農的國庫。

這還是桑弘羊搞了鹽鐵官營的緣故!

根據西漢晚期、東漢初年的恒譚新論記載:漢定以來,百姓賦斂歲入四十余萬萬,吏俸用其半,余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地作務之八十余萬萬,以給宮廷供養賞賜……

這是西漢晚期的情況,當然不能和現在相比。

但差距,卻是差不多的。

而現在,漢匈戰爭曠日持久,將國庫幾乎耗幹。

於是,大司農這條腿,幾乎殘廢。

而少府那條腿,卻日漸粗壯。

於是,天子就經常出都內錢以濟國家用度、戰爭開支。

這也是當今天子維系他威權的方法和途徑。

捏著錢袋子,不怕別人不聽話。

手裏面只要有錢,再強勢的人也要低頭。

故而,天子一聽,這條財路要給國庫,他差點就跳起來了。

當了四十七年皇帝,他總結下來的經驗,主要有三條。

其中之一就是——絕對不能讓外朝那些公卿士大夫手裏面有太多資源!

不然,這些家夥就可能脫離控制!

甚至可能會奢侈到去講什麽原則和祖宗法度!

他曾親身經歷過,被外朝的權臣鉗制的痛苦!

特別是武安侯田蚡當政的時候,根本就不聽他的!

所以,最好的控制手段,就是讓他們兜裏沒錢,只能來求自己!

沉吟片刻,天子悠悠道:“這恐怕不合祖宗法度吧……”

“山澤鹽池,關津算緡,皆歸都內,這是高帝的制度,朕恐怕不好違背……”

外朝的那些渣渣,休想從他兜裏搶走一個五銖錢!

就像當年,他收歸鑄幣權後,第一時間成立水衡都尉衙門來掌握。

張越一聽天子這個態度,立刻就明白了過來。

他連忙拜道:“陛下聖明,臣愚鈍,不達大義,幾毀高帝之制!”

這態度立刻就擺的正正的。

沒辦法,張越的幾個前輩,早就用血的教訓告訴了他,千萬別和這位陛下頂牛!

在這位陛下面前,談什麽原則、立場,是一件無比奢侈的事情。

況且,這個事情其實也不涉及什麽原則和立場。

張越原本打的想法,只是想讓這筆錢進入國庫,從而收買公卿大臣,讓他們與關稅產生利益聯系。

現在,既然天子反對,那他自然明智的縮卵了。

畢竟,公卿反對,最多嘴皮上反對,當今反對,那才會真的沒戲!

天子一聽張越的話,給了張越一個‘算你識相’的眼神,整個人更是開心不已。

他試探著問道:“以卿之見,在玉門關等關津設吏征稅,一歲能得幾何?”

張越在心裏想了想,答道:“以臣的估算,在現有的貿易量上,歲入數千萬應該是可以的……”

“數千萬?”天子一聽,就有些興趣缺缺了。

幾千萬而已,只是聊勝於無。

張越一看,趕緊打氣,畫起大餅:“這只是現有的規模估算的結果,若貿易額擴大十倍,以臣之見,歲入未必少於田稅……”

“十倍?”天子有些不是很相信:“恐怕不容易吧?”

如今的絲綢之路貿易,每年的交易量都很大。

大量絲綢、大黃、茶葉,通過玉門關外的樓蘭,中轉到整個歐亞。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每年漢室對外出口的絲綢、陶器、漆器,有差不多一半是被匈奴人買走的。

特別是絲綢和漆器,匈奴需求量特別大。

因為,在漢匈開戰前的那七十年中,漢家的絲綢和漆器,早就通過各種榷市,流入匈奴,進而培養出了匈奴國內的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