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4章 知恥之士

繼續向前,霍去病與衛青的陵冢,便映入眼簾。

霍去病陵在東,衛青陵在西。

大漢帝國的雙子星,就這樣長眠在這青山綠水之中。

霍陵像祁連山,高達數丈,宛如真正的山陵。

冢前神道兩側,立有無數石雕、浮刻,最著名的當屬哪怕在後世也是赫赫有名的馬踏匈奴雕像。

可惜,張越無緣親眼一見,只能在陵區外遠遠眺望,低頭致敬。

而衛青陵在西,冢如廬山,比霍陵要高個兩丈左右,其上松柏如蔥,香火熾烈。

陵前神道兩側,同樣列了無數石雕、浮雕,描述和贊美著這位大漢大將軍、長平烈候生前的功業。

只是……

衛青可能永遠都想不到,兩千年後,只是因為經濟原因,其與霍陵的待遇便有了天壤之別。

霍去病陵在博物館內,因為完整保存了大量的西漢雕像,更因為有那著名的馬踏匈奴石雕,可以為博物館提供大量的創收,所以被妥善保存和照料。

而一墻之隔的衛青陵,卻因為歷經戰亂與時光侵襲,神道石雕與浮雕盡毀。

在博物館眼中,成為了‘雞肋’。

於是便任由其風吹日曬,甚至被無知遊客褻瀆。

衛青陵的墳冢,甚至經常能看到無數垃圾與塑料,還有那不知歷史的遊客,在冢前大小便。

盡管有崇拜衛青的志願者,組織了志願隊伍,進行維護和清理。

然而,這位曾經保衛了國家,保護了人民的龍城飛將的墳冢,卻還是遭受了種種羞辱與褻瀆,志願者隊伍疲於奔命,顧不暇接。

也不知,衛青若九泉之下有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待我得勝歸來,再來祭奠兩位將軍神靈……”張越望著這兩座如今依然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神聖肅穆的將軍冢,在內心許下承諾。

而董越等人,也在經過霍去病陵與衛青陵時,鞠躬致敬,以示尊崇。

走過霍、衛陵冢,一直向南大約數百步。

又一座陵冢便出現在眼前。

冢高三丈有余,封土之上,依照漢代制度,由巨石覆蓋,其間栽有松柏,遠遠的看著郁郁蔥蔥。

董越看著,立時激動起來。

贏公與褚大,更是淚流滿面。

“大人……”

“老師……”

“不孝子孫(弟子),再拜大人(老師)神靈……”

其他隨行的儒生,也都是低頭自哀。

張越也是面帶尊崇,鞠躬致敬。

董仲舒是真正的大儒!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漢代少有的真儒了!

其一生,淡泊名利,醉心教育,在其手中,公羊學派與公羊思想臻於極盛。

若摒棄讖諱、災異之說,那麽其倡導與提倡的思想與學術,大都都是健康、積極、向上的。

且多數是有利於國家、人民的。

在其主導下,公平與公正,篆刻進了公羊思想的骨髓之中,成為了核心理念。

在公羊學者眼中,倘若人民遭遇不公,而國家與司法不能維護其利益,那麽,人民就有權拿起武器,自己討還公道。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成為兩漢社會的主流聲音。

所以,兩漢之間,才會出現那麽多的英雄豪傑。

這與後世的腐儒,真的是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對這樣一位大儒,張越自然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董先生……”張越在心裏說道:“數十年前,您以天人三策,行大一統之法,欲用天人感應而制衡君權,企圖將皇權關進籠子裏……”

“晚輩不得不告訴您,您的圖謀,必然失敗!”

“歷史已經證明,虛無縹緲的天,關不住皇權!”

連大慫的皇權,都不怵所謂的天變、災異。

遇到災害,象征性的發個罪己詔就算了結了。

其他王朝,更是將天人感應,當成了擦屁股的紙,有用就拿來用,沒用就丟一邊。

“晚輩不才,願為皇權,編織一個牢固的籠子!”

“書雲: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經濟,人民的生活水平,晚輩以為,比天人感應更可靠!”

心中想著這些,張越就跟著董越等人,從陵前的青石小路,進入了董陵之中。

漢人講究侍死如奉生。

先人魂魄,在九泉之下,要與陽世一般。

故而董陵神道兩側的石像與石雕,皆是以讀書的文人,持簡的士人為主。

在神道的盡頭,立有一塊石碑。

其上書雲:漢博士故江都王相故膠西王太傅董子仲舒之陵。

隨行而來的下人,將三牲祭品,陳列到陵前。

董越與褚大、贏公,各自上前,跪到石碑前,有人將早已經寫好的祭文攤開,沉聲念了起來:“唯漢延和二年春正月庚申,歲在庚寅……”

……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漠南草原上。

一騎東來,背插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