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疏勒會戰(7)

第二日,就是約定之日,十月癸未(二十三)。

破曉時分,整個漢軍營壘,靜悄悄的。

只有偶爾列隊而過的哨兵以及遠方影影綽綽的火光在搖曳。

但在中軍大營,卻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來自疏勒、莎車、且末、精絕、小宛、危須等西域十余國的三十余位貴族的使者,紛至沓來。

他們都是趁著夜色,趁著匈奴人警備的空隙,偷偷的潛行而來,被漢軍放置在大營四周的斥候與哨兵發現並帶回來的。

他們就是官渡之戰的許攸,來向張越報信,並通報匈奴虛實的。

只是,人數有些多。

從這也能看出,如今李陵統治下的西域各國與他的統治集團的離心離德已經到了何等地步了?

若是從前,無論是且鞮侯時代,還是狐鹿姑、先賢憚時代。

都斷不會出現這樣大規模的通風報信與倒戈群體。

更不可能有匈奴統治核心的危須、莎車這樣的王國貴族倒戈。

這也是匈奴國際影響力與威懾力,與日俱減的標志!

曾經的匈奴,跺一跺腳,便能止西域小兒夜啼,咳嗦一聲就能嚇得一國上下寢食難安。

單於令下,各國沒有不敢遵循的,更沒有敢陽奉陰違的。

但現在,匈奴這個房子,已經滿是破洞與缺口。

春江水暖鴨先知,西域各國的貴族們,已經做好了跳船的準備。

只是,漢室卻還沒有接收與控制西域的能力。

準確的說是,張越認為,還沒有那個能力。

缺人!

不止是缺官吏,更缺移民!

尤其是後者,最是關鍵!

一個地方,沒有官吏,可以培養,但沒有百姓,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所以,張越只能等。

一方面,等待河西開發深入下一階段,從內郡吸引來大批移民;另一方面則是寄希望於不斷轉化西域百姓,使他們成為漢家臣民——就像現在他在龜茲、尉黎、樓蘭所做的那樣。

詩書為劍,禮樂為刀,移風易俗,破山伐廟。

所以,對於這些來報信的各國使者,張越都是以禮相待,並作出種種承諾。

但更進一步的要求與條件就沒有了。

表現的他與漢室,好像對西域一點興趣都沒有。

唯一的目標,只有匈奴。

這讓各國使者見了都是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自然是這上國天朝,真真是胸襟寬廣,真真的仁德為本啊!

擔憂的卻是,這漢朝若對西域沒有興趣,那麽,將來匈奴敗亡,豈不是烏孫入主?

那不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嗎?

烏孫人可是比匈奴人還要貪婪、殘暴的族群!

所以,這些人內心真是忐忑不安。

張越送走各國使者,已是黎明時分。

遠方的天際,已經泛出魚肚白。

看著使者們消失在濃霧之中的背影,他翹嘴笑了一下。

大戰之前,內部異心者如此之多。

李陵此番十之八九要翻車。

當然了……

張越笑著道:“或許這些人中就有李少卿的人……”

這麽多人跑出來,若李陵不知道,那也太廢柴了吧?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些人裏混了李陵的人。

只有這樣才解釋的通,為何匈奴大營像篩子一樣!

……

天明時分,李陵登上了紅河河畔的一座小山丘。

這裏是這河畔唯一的山陵。

很矮很矮的一座山,大抵不過十丈高,而且山坡相當平緩,幾乎和平地沒有區別。

“張子重果然是那樣說的嗎?”李陵看著自己身前的人影問道。

“回稟大王,確實如此!”那人跪伏在李陵面前頓首拜道。

“那就好……”李陵揮手道:“你下去吧!”

“遵命!”這人於是爬著滾下山坡,李陵卻是轉過身去,看著身後的眾人,道:“看來,漢朝還是需要我們這把刀的!”

“告訴各部,今日之戰,匹馬不許出大營,隨我號令行事!”

“大王,真的不努力一下嗎?”有人問道:“十萬大軍,便是磨也該把漢家的精力磨光!”

“待漢騎疲憊,我軍沖殺而出,或許能一戰而建其功!”

李陵聽著,譏笑起來:“十萬大軍?”

他揚起馬鞭,指向那影影綽綽的軍營:“若真有十萬大軍,那張子重豈敢至此?”

“眼前這諸國聯軍,那裏還是貴山城下的聯軍?”

在貴山城下時,西域聯軍雖然號令不一,難以協調,但到底士氣高昂,眾志成城。

所以,大宛人的反抗與掙紮,烏孫與康居的突襲,最終都化為泡影。

那時候的聯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但現在呢?

西域各國的軍隊,已經在大宛境內,撈足了好處。

大宛王國數百年積蓄的財富、人口,不知道有多少落入了這些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