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玩意(第2/2頁)

不過盡管如此,三門火炮依然裝填著九斤火藥發射六斤鐵彈,按照這個時代試炮的規定,連續試驗五次之後,火炮才算合格。

而在試驗中,朱明忠從一旁的木箱中取出一發形似鉛球的實心鐵彈,這就是六斤炮的炮彈,彈重為六斤,如果折算成後世的公斤的話,應該是3.6公斤左右,換算成英制的話,應該是8磅左右。盡管它的威力無法與鼎鼎大名的十二磅炮相比,但1200斤重量,勉強適合充當野戰炮,至於重量為1400斤的十斤炮,雖然只重了200斤,但是增加炮車後的重量卻是水漲船高至少近兩噸之重,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機動水平。即便是6斤炮包括炮身、炮架加上車輪的全重也超過2500斤。

“火炮還是要十二磅拿破侖啊……可拿破侖炮是什麽尺寸來著?”

當然即便是絞盡腦汁,朱明忠也想不起十二磅拿破侖的炮身尺寸,不過並不妨礙他憧憬著那個未來,盡管明知道拿破侖炮200年火炮技術進步的結果,但人總要有些理想……

“這是……”

看著炮彈中央的一條細紋,這是鑄造時留下的鐵範合縫,在鑄造生鐵炮彈時,都是用兩個半圓坯模合鑄而成,非常粗糙,必留合範的線痕。炮彈外表不光滑,勢必會影響精度,回憶著後世曾看過的資料,似乎在鴉片戰爭時,也有過這樣的問題,後來丁拱辰改用失蠟法澆鑄,鑄得的炮彈才達到光圓無痕的地步,但此炮彈在整個戰爭中所占比例極小。而解決此問題的辦法,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采取人工磨光,當然,這種辦法的成本相對較高。

除非……如果借助銑床的話,倒是可以輕易銑去合縫!

看著手中的發白發灰的炮彈,朱明忠知道,為了降低成本,這些炮彈都是用鐵模鑄造,意味著這些炮彈的材質無一例外都是白口生鐵,白口生鐵無法進行銑削加工,除非進行可鍛化退火。

對於可鍛化退火,作為工科生的朱明忠並不陌生,就是將白口鐵放在砂箱中或有保護氣體的爐子內進行將脆硬的白口鑄鐵轉變成韌性和塑性較好的可鍛鑄鐵的熱處理工藝。這種工藝並不復雜,甚至可以說也很簡單。

“嗯,回頭可以命人研究一下……”

心底這般思索著,那邊已經完成火炮試射。徐又錚正在命人將炮身取下,然後豎置起來,往炮膛裏倒水。

“經略,這大炮試放之後,需要裝水放置一天一夜,如果表面滲出水跡,表明此炮不可用,如果表面無水跡滲出,即可配三百發鐵子,然後發往軍中留用……”

每門炮配三百發炮彈,這是這個時代火炮通常的壽命,但是對此朱明忠顯然有他自己的看法,

“這三門炮不需要送入軍中,等到裝水查驗結束之後,就在這裏進行試放,每天至少打五十炮,每打50發炮彈之後,再裝水查驗,這樣一直打下去,不要停,直到炮身產裂縫之後,再看看到底打了多少發炮彈,然後把三門炮的壽命都統計起來,如果三門炮不行,就再鑄造幾門,然後試驗下去!我還就不信了,它的壽命只有三百發!”

或許,清軍鑄造的火炮壽命只有三百發,但是朱明忠相信,經過改良的鑄鐵以及鑄炮工藝,應該能夠提高火炮的壽命,如此自然也就不有遵循舊例,而且現在,朱明忠更希望自己的下屬能夠打破常規。

“下官遵命!”

對於經略使的命令,戴蒼和徐又錚紛紛表示贊同,而徐又錚更是於一旁說道。

“經略,這炮孔經過膛削之後,可謂是明膛如鏡,即便是鳥銃銃管也不過如此,以下官之見,這炮子與炮孔之間遊隙不應再遵舊例,既然彈膛光滑,說可適當加大炮彈,如此既可增加炮子重量,又能增加大炮威力……”

對於徐又錚的這個建議,朱明忠自然沒有反對,他需要就是這種打破常規的嘗試。

“子樹的這個法子,倒也可以試一試,我看就這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