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造幣廠(第2/3頁)

雖說是鑄幣廠的總辦,可是他同樣負責鑄造偽錢,這些偽錢會通過各種渠道流通出去,而最普遍的渠道就是借助淮鹽出售的渠道運出,不過對此,鄭居明並不了解,對於他來說,他的職責就是鑄錢,鑄造出盡可能多的銅錢。畢竟,鑄錢千文含工本銀甚至不足0.5錢,如此一來意味著利潤將會達到一倍以上。

除了鑄錢可以獲得豐厚的錢利之外,更為重要恐怕就是大量的低劣的順治錢流通於市場,可以讓其信用不斷的下降,最終為百姓所拒絕,而理所當然的,到時候百姓更願意使用成色極高的永歷錢。

“之所以有這樣的反差,歸根結底在於,江北、南直隸都大量鑄造我朝的足色永歷錢,即便是南京所鑄的也是六成銅四成鉛的足色錢,而且皆是一錢四分足重制錢,反而咱們現在所鑄的順治錢,不但將銅錢每文鑄重由一錢四分改為鑄重一錢,變銅七鉛三為銅五鉛五配鑄。而大幅度減輕錢文鑄重和減少鑄錢用銅的比例,極大地降低了鑄錢成本。如此一來,民間自然樂意用足色永歷錢,而不是順治錢,隨著民間的永歷錢日多,最後,這順治錢自然也就被擠出了江直隸,而且隨著大量的永歷錢不斷被商販帶到各地,各地的順治錢兌價日高,百姓自然也就不樂意使用了……”

劣幣驅逐良幣,可是良幣同樣可以驅劣幣。只要保持足夠的良幣供應,當然,這種良幣還有可能被民間毀鑄,被民間私毀改鑄劣錢。

抓起一把銅錢,看著這些不足色的順治通寶,接下來它們還會繼續降低成色,其含銅量最終將會低於五成,到時候,這些順治錢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商品貨幣流通領域內順治錢價格很快就會由貴變賤。

想到這朱明忠便開口問道。

“江白,現在咱們鑄錢的成本是多少?我是說我朝的永歷錢。”

“回經略,現在鑄錢坊用銅每百斤價銀二兩一錢,鉛每百斤價銀四兩,鑄錢千文含工本銀在0.65錢左右,不過現在因為調至六銅四鉛,所以成本會有所下降,不過尋常百姓,並不能識出成色下降。”

將銅錢的成色降低,這是減少成本,獲取更多錢利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鑄錢的目的雖說是為了解決世界供應,但是在另一方面來說,同樣也是為了獲取錢利。

“咱們現在的銅錢成色是六銅四鉛配鑄,順治錢是銅五鉛五配鑄,永歷錢重,順治錢輕,若是萬一民間毀鑄永歷錢,又該如何?”

丟下手中的銅錢,深知這是一場貨幣之戰的朱明忠直接道出了他擔心的地方,一般來說,銅錢中含銅量越高,成本越高,含銅量越低,成本越低,重量越大,成本越高,重量越輕成本越低。

“永歷錢是一錢四,而順治錢是一錢二,一錢一,直至一錢,若是毀永歷錢鑄順治錢,自然有利於我,順治小錢越多,其價值越廉,且最後我們也可以頒布法令,禁止清錢流通,可若是有人毀永歷足色錢,改鑄差色永歷錢,又該如何?”

既然現在江北發動了這場貨幣之戰,那麽無論是民間的逐利,或者滿清的反撲,都有可能導致毀錢改鑄的事情發生,這甚至是無法避免的,畢竟歷朝歷代都有私鑄之事。

之所以提及這件事,是因為朱明忠擔心這樣的毀鑄會導致貨幣之戰的失敗。

“如果到時候,永歷小錢充斥市場,那麽豈不失去我等鑄造順治小錢的本意?”

將視線看著那邊一箱箱等待運出鑄錢局的銅錢,這些不足色的順治錢將會最大程度上擾亂滿清的市場,不斷沖擊著滿清的貨幣信用,令其貨幣市場陷入混亂,但是在另一方面,朱明忠卻不得不擔心毀鑄之後,同樣的混亂發生在江北,畢竟劣幣驅逐良幣才符合經濟的運行規則。

“經略,這……”

鄭居明沉思片刻,然後搖頭說道,

“這恐怕還真沒有法子,畢竟千百年來,私鑄一事總無法避免,既然永歷錢成色高,這毀錢改鑄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所謂的“毀錢改鑄”,其實就是私鑄錢,就是民間自行鑄造的錢幣,冒充官方的貨幣,以便流通使用牟取暴利,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輕小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而江北鑄順治錢就是私鑄。既然江北可以私鑄清錢,那滿清就可鑄永歷錢,滿清可以,民間百姓同樣也可以。

古往今來,私鑄因為暴利而屢禁不止,對此,鄭居明並沒有任何辦法,能提到的法子,無非就是一些尋常的厲法嚴禁的傳統法子。

鄭居明的回答,讓朱明忠的眉頭微微一皺,他一邊往另一個造幣車間走去,一邊思索著,思索著古代禁止私鑄的法子。古代禁止私鑄的辦法非常簡單,到滿清這會為了禁止私鑄,對錢法管制甚嚴,以是私鑄很少,凡私鑄者皆處以死罪。不僅為首鑄造錢幣的要殺頭,而且鑄造工匠、運輸人員、買賣和使用也要殺頭,甚至連地方官員也要連帶坐罪抄家殺頭。如此嚴厲的法律仍然不能完全禁絕私鑄現象,乾隆、嘉慶之後,民間私鑄之風愈演愈烈,直到清末民初,這私鑄制錢以及後來的銅元,都不曾因為厲法威懾而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