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家人(第2/2頁)

指著衣領上的軍銜,魏道安解釋道。

“這,這是正兵的軍銜,一天有50文錢的津貼,若是打仗的時候,每天還有10文錢的戰地津貼,要是升軍士,即便是下士,到時候,每個月的津貼至少有3兩五錢銀子加上兩石半米,到時候,養家糊口什麽的,全都不是事。”

之所以這麽說,他是想要籍此來向家人表明,他在部隊裏有前途。不需要家人為他擔心,而且他現在也不覺得在部隊裏有什麽。

“老三,你別以為你爹我沒出過門,就不知道,想掛上這三個銅豆豆,恐怕沒有那麽容易,不定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啊。”

見爹還是一副心疼的模樣,魏道安便解釋道。

“不苦,真不苦。爹,其實,我能當正兵,還多虧了當初您讓我在社學裏讀了幾年的書,若不是因為會寫會算,也不會剛出新兵營,就晉了二等兵,兩個月前,直接晉升正兵,爹,這忠義軍和其它地方不一樣,當兵的能寫會算,才有前程,甚至將來還能讀講武堂,到時候,那可真就是官了,說到底,還是多虧了爹您的遠見。”

與其它的軍隊不重視兵卒的教育不同,忠義軍一直會用業余時間教授士兵識字,按朱明忠的說法“只有讀書才能明禮”,只有讓士兵讀書他們才知道為何而戰,為了激勵士兵們主動學習,在忠義軍中的“普及教育”的同時,晉升的標準也與其文化掛鉤,像魏道安這樣,在社會中讀了七八年書的人,很容易獲得晉升而且在部隊中,往往也都是由他充當教員,這些能夠讀寫文章、懂得數學的新兵,往往也是晉升軍士的後備力量。

正是這種偏愛,才使得他晉升的很快。

“老三,你是說,會識字,就能在軍營裏頭當官?”

魏風國看著兒子,目光中帶著些期待,若是說先前還有些擔心的話,現在聽兒子說將來有可能做官,那態度自然發生了變化。武官也是官啊。

“嗯,會識字,然後訓練再出色的話,通過講武堂的考試,進講武堂讀一年的書,出來就是少尉排長,那可是正七品的官級。”

軍銜對應有官階,忠義軍同樣也不能免俗,盡管朱明忠參照後世的官階,設立了將校尉士四級軍階,但同樣也對應有官職品級。忠義軍的少尉官格同知縣,正七品的品級。

“那講武堂是幹啥的?”

“就是培訓軍官的學堂,誰都能考,考進去了,一畢業說是軍官。”

即便是已經在軍中呆了七個來月,但是魏道安只是知道進講武堂出來之後,就能成為軍官。

“真的,那個啥講武堂好考不?”

老三的話,讓老大連忙問道,這軍官也是官,魏家還沒出過官哪。

“不容易考,不過不容易考也不打緊,”

搖頭頭,魏道安又繼續說道。

“大哥,只要通過了士官文化水平測試,然後再一步步的來,晉升到上士的時候,一個月的軍餉就得有7兩多銀子,若是軍士長的話,一個月就得10兩銀子,而且這士官也是官,下士格同巡檢,從九品。中士格同縣主簿,正九品,至於上士格同訓導,從八品,而額外軍官軍士長則是格同縣丞,正八品。而且軍餉也比同品的文官俸祿高,九品官一年的俸祿才銀36兩,米33石,下士官除了每月三兩半的軍餉和兩石半的餉米,再加上年前恩給一月餉米,算起來一年就42兩銀子,32.5石米……”

與滿清以及大明厚待文官,使得文官的俸祿普遍高出同級武官不同,忠義軍的軍官除了軍餉豐厚,高出同級文官之外,還有祿米以及新年恩給。在17世紀,這無疑是極為豐厚的待遇,也正因如此,才會使得那些老兵樂得從軍,當然,如此豐厚的待遇同樣也讓像魏道安一樣的新兵,對老兵們的日子更是羨慕到了極點,畢竟,軍中的老兵大抵上都是軍士,他們所過的那種豐衣足食的日子,在這些普通士兵看來,根本就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爹……”

扭頭看著爹,魏道山笑說道。

“當兵真的不苦,若是當好了,反倒能混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