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十八子(第2/2頁)

在李子淵一行抵達平陽之後,大軍在這裏休整了五天,一來是官兵需要休整,二來也是為了等待後方運來的糧草,如果說李子淵在朱明忠的身上學到什麽,就是對於新征服地,永遠不要剛一占領就極盡索取,每到一個地方,必須要先招攬人心,也正因如此,李子淵才會不惜從河南運糧,同時在平陽召見遺老。一時間,他在平陽倒也是繁忙非常,當然那些受其召見的遺老,也無不是感於他的“禮賢下士”對其自然是歌功頌德,更有一些遺老遣族中子弟於其帳下效力,這個時候,偽官不願意放棄“反正”的機會,同樣,那些遺老也不會錯過重回正統的機會。

也就是在李子淵剛剛抵達平陽的時候,作為其麾下先鋒的孫義安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直接領著數千騎兵繞過因為十幾年前清軍屠殺,百裏無人煙的紛州,直逼太原城下,在其前鋒抵達太原的時候,城中不知多少官員紛紛逃離,而抵達太原的騎兵,並沒有攻城,只是在太原城外駐守,直到數日後,前營的三萬大軍抵達之後,才將太原真正包圍了起來。

就是在明軍來到之前,山西巡撫白如梅已經因為不守黃河回到省城,使晉西和晉南各州縣不戰失陷,已經受到彈劾。不過朝廷也只是下旨切責,並沒將他撤職,而是命他於任上的戴罪立功。

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在太原被包圍的當天,白如梅在太原召集城中的文武官員,還有士紳中較有頭臉的人物,到巡撫衙門後堂裏商量守城之事,到了這個時候才發現,山西布政使等官員已經棄官潛逃,到場的官員不過只有區區十余位,至於那些士紳,來的也只有幾十位,而且大抵上都是心懷異心,官都逃了,更何況是士紳,現在指往他們拿銀子,自然是不可能。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原肯定是守不下去了,不過誰都沒有說話,畢竟楊震威在那,綠營兵就在外面,萬一說錯了話,是要掉腦袋的,看著沉默不語的眾人,白如梅說道。

“本官受皇恩不可不謂之浩蕩,所以已經決定以一死上報君恩,即然明賊來了,那麽本身身為朝廷命官,自然要與城共存亡!”

白如梅的這句話一出,周圍的士紳官員無不是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們沒有想到,這位料定必降的巡撫大人,居然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更有人朝著楊震威看去,看到他穩坐於椅上,顯然兩人早就已經有了打算。

與城共存亡?

那些異地的官員臉色變得煞白是擔心自己的性命,至於那些面無血色的士紳,現在他們所要擔心卻是舉族安危,如果這城當真守下去,不定是要賠上舉族性命的!

“這守城,不可無餉,今天請諸位過來,就是為了籌餉一事!”

盯著眾人,白如梅語氣冰冷的說道。

“這裏有一份名冊,每戶每家要拿多少銀子,白某已經列了出來,若是少一兩銀子,就莫怪白某以通匪論處!”

這樣的話落到那些士紳的耳中,只讓他們無不是心頭微微一顫,其中幾人更是張張嘴,卻沒有說話,他們又豈不知道,眼前的巡撫大人為何不降,不是他不降,而楊震威不降,其之所以不投降,是因為他的名聲太過惡劣。

其它人可以投降,他楊震威即便是投降,李子淵又豈會收他?

所以他是萬萬不會投降的!

兵在楊震威的手中,若是白如梅這邊剛一選擇投降,那邊恐怕楊震威就會要了他的腦袋,這個事,關鍵在姓楊的身上……

想通其中的關鍵之後,袁濤奇試探著問道。

“大人,若是有一線生機,大人又何需與太原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