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

從汀州府北上,最好走的其實是海路,乘船北上沿途方便,速度也不會太慢。但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的禁海到此時仍未解除,加之沿海地區不太平,倭寇橫行,除非是有水師戰艦護送,否則海路不通。

另外便是走汀江支流,然後向西乘一段舟船,半道下船,到瑞金後再次乘舟,走綿水、貢水進入贛江,直驅南昌、九江,進入長江航道,然後到南京,再由大運河北上,這條路相對省力,但一則舟車換乘很是麻煩,第二是必須順著河道行舟,要多繞不少路,第三則是大江大河之上,波濤洶湧,舟船一個不慎就會傾覆,落入江水中人幸免的機會很小,遠不如走陸路腳踏實地來得安穩實在。

但就算走陸路乘馬車,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沿途官道難走不說,不時會遇到溪水和河流阻隔,小的河流或者還有石橋通行,但那些寬闊的江河,就只能尋找渡船載馬車過河,可一般河流都是撐渡的小船居多,找到那些能擺渡馬車過河的大船談何容易?

好在此時汀州商會已經把觸角延伸到了福建各地,為了打通運輸梗塞,方便物流,這些渡口都有商會的專屬渡船,所以沈溪的北上之路還算順利。

一行走南平、建寧、浦城,然後翻楓嶺過仙霞關,十月下旬車隊進入浙江境內。

照理到了衢州,就該乘船由衢江、錢江到杭州,然後由大運河北上京師。但蘇通的意思,最好還是繼續走陸路,沿途以便領略不同的人文風光,金華、杭州、南京這樣的繁華之地,最好都逛逛,什麽名川大湖,勝景古跡,盡量遊覽一遍。

赴考的目的不同,沿途的心態自然也會有區別。沈溪不為己甚,只要不耽擱趕路,隨便蘇通怎麽著都行。

冬月初九,一行人終於抵達六朝古都南京。

作為大明曾經的都城,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的繁華讓蘇通大開眼界,連稱不虛此行。

汀州商會自弘治九年開始,就在南京設立分館,而且還開辦了一家規模不大的銀號,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主要是南京城裏各種各樣的勢力錯綜復雜,外地商賈想在這裏立足太過困難。

韓五爺作為商會在南京城的負責人,親自出城迎接,進城後他安排沈溪一行住進了商會分館,而蘇通則需要另行尋客棧落腳。

這一路北來,盡管蘇通嘴上說得兇,但沿途城市基本沒怎麽停留,即便是千年名城杭州,也只是在城裏住了一夜,第二天出發時繞道西湖看了一眼,便繼續北上。

可南京則不同,成祖遷都後,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了一套中央機構。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

京師所在府為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另外,南京城裏的名士和大儒很多。

但大多數名士和大儒,自命清高,同時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即便沈溪是福建鄉試解元,主動遞上名帖也不見得人家會接見他。

沈溪不想惹麻煩,更不想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但有個人他卻不得不見,這就是曾在閩浙以及兩廣爆發瘟疫時,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出使寧化縣城並親自接受種痘,二人有過交集的前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

謝鐸在南京城,可以說是士林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歷經天順、成化、弘治三朝,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既是雁山“七賢”之一,又是“茶陵詩派”的重要奠基人,更是一代理學大家,想與其攀關系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在謝鐸賦閑這幾年裏,每年都有大臣向弘治皇帝舉薦謝鐸,請他重新出山為國效力。

沈溪剛到南京就打聽了一下,謝鐸雖然告老還鄉,照理應該在太平桃溪老家,但為了收集各種書籍,他經常逗留南京,有時候一住就是幾個月。

謝鐸於弘治五年以欽差的身份與沈溪見面,如今轉眼六年過去了。

而今的謝鐸仍舊賦閑,平日沒事就整理鄉邦文獻,又或者四處收集整理圖書典籍,並以此為樂。

平日甚少有人前往謝鐸在南京城的住所拜訪,因為誰都知道,謝鐸平日謝絕見客。

謝鐸主要是不想與官場的人有來往,更不想再出仕,畢竟現在他已經是六十三歲高齡了。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謝鐸會在弘治十二年再度出山,被弘治皇帝任命為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在二十四位祭酒中名列第一,大約相當於國子監兼太學校長。

但謝鐸並不領情,多次推托,要到次年四月,弘治皇帝派人催促,謝鐸才不得不啟程赴京。五月中,謝鐸病臥紹興官舍,以病為由,托紹興知府向朝廷申報辭呈,於七月十八日離開紹興,由金華、麗水、溫州繞道回鄉,八月十七日抵家。弘治皇帝不準辭呈,七月再下聖旨,於是謝鐸回家沒幾天,九月重新上路,於十一月到京。直到正德初年,他才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