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

宣府即為宣府鎮,位於古冀州之地,秦漢為上谷郡,遼太宗會同元年,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屬遼國;金滅遼後屬金;元屬中書省上都路;明屬京師,屬萬全都指揮使司。

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論宣府鎮長城地理形勢時說:宣府,“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由於其距離大明都城不到四百裏,是扼守北關、防禦蒙古人南下進犯中原的咽喉之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隆慶三年霍冀《九邊圖說》載:“本鎮原額馬步官葷十五萬一千四百五十二員名,除節年逃故外,實在官軍八萬三千三百四員名。原額馬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除節年例失外,實在馬三萬二千四座。”

宣府配額兵馬是十五萬余,馬匹五萬多,但實際僅配備官軍八萬三,馬匹三萬兩千,明朝歷代皇帝基本如此。

此番韃靼五萬騎兵南下,宣府各衛具都戒嚴,各城塞兵馬固守不出,韃靼騎兵縱橫其間,暢通無阻,威脅著糧道的安全。

由於不知道韃靼騎兵到底什麽時候才會撤去,各城塞內的官兵在缺糧的情況下惶惶不安,軍心不穩。

沈溪知道,劉大夏安排他戶部差事前往宣府,主要是把糧餉安全地送到各城塞官兵手裏,這任務看起來輕省,但中途遇到韃靼騎兵的可能性很大。

明初太祖、太宗時,大明軍隊對上蒙古軍隊基本是秋風掃落葉,戰無不勝。但土木堡之變後,明軍對草原各部族轉攻為守,對韃靼人忌憚不已,不敢再正面一戰。

沈溪這個小胳膊小腿的文臣帶著上千名輜重兵去邊關送糧餉不會有多大功勞,反倒可能把小命丟在路上。

倒也不是說邊軍將領見死不救,實在是蒙古人有著騎兵的優勢,來去如風,如果運送糧餉的隊伍中途在那個地方遭遇襲擊,等到援兵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沈溪問道:“劉尚書是讓我必須前往嗎?”

玉娘面色略微一滯,仔細思索劉大夏交待她此事時的囑咐,最後搖頭道:“劉尚書之意,一切要遵從沈大人的意願,不可強求。若沈大人要去,奴家會帶人一路護送,確保沈大人安全。”

沈溪這才稍稍松了口氣,道:“那就勞煩玉娘回去轉告劉尚書,說我愧對他的賞識,不能勝任。”

玉娘沒想到沈溪會拒絕劉大夏的“好意”!

領戶部差事去宣府,這可是為朝廷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劉大夏等於是給了沈溪一條升官的捷徑,若換作別人,就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可這位沈諭德,好似不知這是表現的大好機會。

玉娘嘆道:“戶部衙門如今人手極為缺乏,劉尚書連日操勞,廢寢忘食……”

玉娘試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沈溪,但沈溪心裏卻滿是警惕……這趟差事基本算得上是劉大夏調他去戶部的一個考試,他若能圓滿完成差事歸來,就代表有能力在戶部當差,如果劉大夏親口向弘治皇帝要人,朱佑樘不會逆這位肱骨老臣之意。

中央六部中,吏部最為優厚,相當於後世的組織部,但比組織部權力要大,在官員的選撥和考察免職上有相當大的決定權,為六部之首。除了吏部外,最好的莫過於戶部了。戶部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央行、稅務總局、民政部等總和,是個管錢、管糧的部門,在戶部當官可是大大的肥缺。

不過,沈溪老早就打定主意不去碰戶部的差事,安心當好他的東宮講官。去戶部對別人來說或者是建功立業撈取錢財的好機會,不過以他十三歲之軀,去戶部便代表忙碌的開端。

劉大夏之所以會成為後世稱頌的“弘治三君子”,與他半生奔波是分不開的,沈溪現不想現在就讓自己這般勞累。

沈溪拱手道:“我並非不體諒劉尚書的辛勞,只是玉娘應該明白,以我如今的年歲和見識,很多事情不足以勝任,反倒不如安守本分,做一點力所能及之事……”

玉娘心想:“這位沈大人可真夠謙虛的,在泉州時與佛郎機人一戰,那是何等氣概?更別說是拿下張濂時那種舍我其誰的大氣魄,誰敢說你年歲和見識不足?”

但劉大夏表明不能勉強沈溪,玉娘自也不會多言。

“沈大人,你可真是讓人看不懂。”玉娘搖頭苦笑,語氣中滿是無奈,隨後告辭離去。

等玉娘離開後,沈溪思索了一下,劉大夏會派誰去……最大的可能,還是江櫟唯!

……

……

京師的戒嚴在持續中。

時值盛夏,驕陽似火,稍微走上兩步都會汗流浹背,沈溪身為朝官,不能再跟小時候在汀州時一樣穿個坎肩背心便隨意出入家門,因此他寧可多留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