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

冬月底,沈溪準備打道回京。

沈溪是兵部派來公幹的,如今炮已送到,包括張老五在內的炮術教官正在盡職盡責地訓練炮手,他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該回京城繼續當他清貴的翰林官了。

論功行賞在沈溪看來無異於一個笑話,至少他知道劉大夏沒把他的功勞如實上報,至於最終能得到怎樣的獎賞,就看劉大夏或者朝廷是否“良心發現”。

這年頭做事不容易,功勞太小則不值一提,功勞太大卻會被人抹殺。

沈溪並不是非要爭取什麽,而是覺得自己拼了命獲得功勞,卻沒收獲相應的報酬,感覺有些窩火。

不過還好,劉大夏通情達理,知道沈溪沒有留在延綏鎮任職的興趣,爽快地答應沈溪回京的請求,同時派一千兵馬沿途護送。

當然,護送他只是順帶,主要還是護送榆林鎮運往京城的“戰利品”,以及請賞的花名冊。

“沈溪,你來時擔的是兵部的公差,這趟回去,權幫老夫一個忙……”劉大夏說這話時,神情跟謝遷求著沈溪辦事時一模一樣。

沈溪腹誹不已,不為我請賞還指使我辦這辦那,盡想占便宜的好事。但為了能盡早回京,沈溪只能虛以委蛇,表示願意接受差遣。

“劉尚書,在下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讓林恒一起護送?”

“林恒?”

劉大夏想了半晌,才記起來這個人是誰,“既是你特別提出,那老夫也就準允了,讓他做你的副官。”

沈溪想把大舅子帶回去見林黛,兄妹失散多年,讓他們相認算是功德一樁,至少林黛不會再跟個深閨怨婦一樣只知道算計身邊人,能讓小妮子心胸開闊點兒。

但此時,沈溪仍舊沒把林黛是自己妾侍的事情告之林恒。

從延綏巡撫衙門出來,沈溪到城中大營找到林恒。林恒所中箭傷都是皮外傷,沒傷到骨頭,在拔除箭頭並敷藥後,人已經能夠正常活動。此時他已經在延綏軍鎮補了實缺,麾下有了四百多號兵,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職位。

以前擔任保國公朱暉的侍衛頭領的時候,雖然掛了個把總銜,但指使虛銜,實際上也就指揮十幾個弟兄。如今他擔任副千總,實際上領的卻是把總的差事,手下有了四個總旗,這原本是祖蔭才能得到的實缺,一般人要在戰場上打拼個幾十年才能獲得這個正七品的武職。

如果按照劉大夏授予的昭信校尉的官銜,如今的林恒已經有正六品的官身。

“沈大人,您讓小的護送您回京,小的自然是萬死不辭……小的這就去張羅弟兄……”

當了軍官的林恒跟以前大不一樣,一個原本混日子的邊軍小軍頭,終於有了出路,跟著沈溪才兩天時間就誤打誤撞完成幾十年才能實現的奮鬥目標,前途一片光明。

之前林恒在沈溪面前還自稱“在下”,但現在直接改口自稱“小人”。

沈溪越來越發覺,林恒的情況跟張老五類似,以前擔著沒有前途的差事,純粹是在混日子,在立下功勞後被成功激發活力,人生有了奔頭。

林恒去延綏巡撫衙門領了任務,然後回營調集人手,並做好出發準備,只待第二天跟隨沈溪進京。

沈溪臨行前去看過張老五等兵部的教官。朝廷後續不斷有火炮送到邊關,張老五作為兵部派來的總教官,需要在九邊重鎮之間來回跑,他官位不高,但日後前途光明,而且作為技術官員,在邊關也受到禮遇。

張老五對沈溪十分恭敬,這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知道眼下他的前途全是沈溪給的。

只是他請求沈溪回京後幫忙照顧妻子和母親,這是張老五在邊關最不放心的事情。

沈溪爽快地答應下來。

……

……

沈溪此番到延綏鎮可以說是歷經磨難,不過回去時則輕松許多。

榆溪之戰結束後,韃靼人往北撤了幾百裏,河套地區的各遊牧部落,幾乎悉數撤過黃河。一方面韃靼人是怕大明軍隊趁勢反撲,另外在之前的行動中韃靼人搶劫了大量糧草,尤其是從高明城手裏搶的那批軍糧至關重要,可以幫助韃靼人渡過嚴寒的冬季。

此時臨近臘月,天寒地凍,就連榆溪河也在連續幾場大雪後封凍。劉大夏為人謹慎,絕對不會在糧草不繼的情況下冒險。

見好就收,這是劉大夏和邊關將領普遍的想法。

連沈溪也覺得,既然已經立了威,再深入草原作戰沒什麽實際意義,占了地方又不能實施管理,最後還得狼狽地撤回來,那出擊也就沒了實際意義。

這是一個尷尬的時代,由於缺乏足夠的工業產能,也就失去“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的動因和契機,中原王朝不可能深入不毛之地的草原進行經營,導致邊陲形勢不會因為幾個勝仗而徹底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