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2/2頁)

但謝鐸卻對沈溪沒什麽好忠告的,反而表示要就這種兩京跟十三布政使司鄉試體制不同的事,向朝廷進言。

大明朝中葉,鄉試存在諸多弊端,很多有才學的人被埋沒,主要是各布政使司的內簾官地位太低,有名聲但無官職,而外簾官基本都是各省大員充任,外簾官欺壓內簾官的事比比皆是,更可氣的是布政使司內簾官直接由外簾官推舉並最終決定人選。若什麽人“不識相”,幹脆就當不了內簾官,更做不了主考。

“……老夫要進言陛下,各布政使司鄉試,同樣應該由翰苑之官出任,如此才能杜絕地方鄉試之弊政!”

謝鐸已經寫好奏本,拿給沈溪過目。沈溪看過後就一個印象,這份奏本前世他在一些古籍中見過。

雖然具體印象不深,但說明歷史上謝鐸的確是進獻過這樣一份奏本,懇請弘治皇帝對鄉試進行改革。

沈溪道:“謝師,不是學生要跟您唱反調,本屆鄉試僅有一個月就要開考,如今上奏,就算陛下準允,最終也只是距離京師近的省份可以受惠,那些偏院之地諸如閩、粵、桂、川等省,當如何?”

“你是想說,老夫進獻奏本晚了?”謝鐸白了沈溪一眼,道,“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這句話都沒聽說過?老夫也不求一次就要改變,但至少,不能再讓這種弊政持續存在。你也是科舉一路走出來的,應該很清楚其中的黑暗吧?”

沈溪心想,誰不一樣?

這年頭寒窗苦讀幾十載,就為了科舉揚名,可偏偏連社會最後一條較為公正的上升通道,都被那些貪官汙吏堵住,就好像自己,原本應該是解元之才,但若沒有劉大夏“特別關照”,就會名落孫山。

如果夠幸運的話,幾屆內遇到“嚴打”又或者新任地方官員清正廉明,方會將他錄取,但誰能保證自己未來幾年鄉試次次發揮得都很好?

“學生只是覺得,南北直隸,再加上十三布政使司,都用翰苑之官的話,是否多了些?”沈溪有些為難。

翰林體系的官員其實不少,但除了庶吉士和一些下層小吏外,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官員也就那麽幾十號人,平日還要兼顧修史、誥敕、值守內閣、內書堂授課、東宮講官以及日講等差事,根本不可能一次調派出去三十個人。

謝鐸想了想道:“那就從六部中挑選出自翰苑、有德望的官員前去主考,總歸是對天下士子有一個交待。”

“謝師,您的建議雖好,但恐怕……困難重重……”

沈溪很想提醒謝鐸,其實由翰林官或者是六部官員前往地方主考也沒什麽用,因為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只要他們勾連起來存心作弊,即便主考官公正廉明也沒轍,因為其中可以動手腳的地方太多了。

另外,歷史上謝鐸這份奏本,雖然語氣中肯,條理分明,但並未得到朱祐樘的采納。其實按照錦衣衛和東廠對天下的監控力度,再加上科道官員也會不時進言,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下面科舉考試的弊端,但為什麽不斷然采取措施呢?

或許是皇帝覺得問題不嚴重,沒必要去更改一些潛規則,畢竟朝廷給官員的俸祿低,人家想辦法賺點兒錢補貼情有可原,但沈溪認為最主要的,還是皇帝不想損害地方勢力的利益後遭到強烈反彈。

相比於貪官汙吏對朝廷的影響,皇帝更看重的是朝堂的穩固,一些潛規則存在就存在吧,既然這麽些年了一直都這麽過來的,那就沒必要改變,只有當潛規則影響到皇權時,皇帝才會痛下決心改革。

“主考鄉試,無非是公正嚴明。”

謝鐸把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說出來,“只要本著公心選拔,老夫相信你能做好。我希望在你的主持下,這一屆順天府舉子中能多出幾個未來的名臣,不求威名顯赫,只要能做到清正廉明便可。唉!這世道想找個兩袖清風的官,何其艱難?”

沈溪再次行禮:“謝師擡愛,就怕學生無法勝任。”

“哈哈,聽你這意思,是要與那些貪贓枉法之人同流合汙?”謝鐸笑了起來,“不是老夫非要給你施加壓力,實在是你不知這潭水有多渾,即便是天子腳下,也無法免俗。不過你不知道也好,不知者無畏嘛……”

沈溪聽了這話感覺很別扭,我不知道,就可以傻愣愣地沖進去,染一身汙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