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

在經歷大風大浪之後,接下來幾天行船相對平穩。

過神電衛、赤水、博茂,而後便是寧川所。大明朝施行嚴格的海禁,在沿海一帶布置許多衛所,守護海疆安寧。

大明朝廷的本意,是要使海防建設與禁海政策表裏相維,以求海防鞏固。想法好是好,但世易時移,明初時衛所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比如明初洪武三年七月建立的水軍二十四衛,每衛配備戰船五十艘,總統配備戰船一千二百艘,到洪武五年倭患加劇,又增造六百六十艘。

到洪武二十三年,沿海各衛每個白虎所和巡檢司配備的戰船達兩艘,每個千戶所有二十艘,每個衛所有一百艘,使得倭患得到有效供職。

但如今一百多年過去,各衛所的戰船幾乎都已荒廢,同時由於大明衛所采取了軍戶世襲制度,再加上持續的近海,導致沿海除了衛所外再無村寨和城鎮,使得自成獨立王國的衛所,官兵戰鬥力下降明顯,再也控制不住近海島嶼。

隨著天下承平,土地兼並嚴重,有功名的人越來越多,而他們是不交稅的,那些稅賦攤派到普通百姓身上,導致普通百姓負擔加重,一旦遇到災荒年,農民無法生存,只能下海,但按照《大明律》,出海形同於裏通外國,於是幹脆當起了海盜,反正大明就開放了那麽幾個港口,只要守住幾條主要航線,再加上衛所將士固守不出,幹上幾票就可以發財,到時候可以悄悄回到陸地上,購置田產,當一個富家翁。

如此一來,海盜這個職業便成為了低風險高收益的熱門行當,所以到明朝中期後,才會出現遍地倭寇的景象。

書歸正傳,船隊過了寧川所,穿過南三水道便進入雷州府地界。

從之前獲得的情報看,雷州府匪寇異常猖獗。

進入後世的湛江港,船上的官兵已經做好作戰準備……這次南行剿滅匪寇的主要目標便在雷州府的鐵杷縣,還有左近的東海島和硇洲島。

從之前調查的情況看,鐵杷縣周圍至少有十幾處山頭,每個山頭上匪徒少則數十,多則上百,盜匪總數約在六七百到千人之間,武器相對精良,殺人越貨的事沒少做。

鐵杷縣雖然設有巡檢司,但巡檢司屬於地方行政轄屬,在大明軍隊中只能算是預備役,這裏是寧川所和錦囊所之間三不管地界,雷州府知府衙門對平寇有心無力,盜匪也就長久在鐵杷縣周圍橫行無忌。

船隊在湛江港泊靠,隨後兵分兩路,一路上岸,負責清剿鐵杷縣海岸附近的盜匪,另一路則分出一部分戰船,掃蕩湛江港周圍的海島。

經過這十多天行船,沈溪感覺整個人十分疲倦,多數時候都留在船上。好在他之前做出詳細計劃,負責的統兵將領只需要按照指示實施就可以了,倒不用擔心戰事超出控制。

剿匪順利進行,各種消息紛至沓來。

陸地上的平匪相對順利,聽說官軍到來,盜匪基本都是棄寨而逃,就算偶爾有負隅頑抗的,交戰後也是一觸即潰,不得不繳械投降。南三島由於距離寧川所相對較近,海盜沒敢在上面盤踞,東海島上雖然有部分海盜,但各自為政,也迅速被官軍擊破,幾乎沒花什麽工夫就攻取全島,只有掃蕩硇洲島時出現了意外。

硇洲島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東南面是南海,縱深是大洋,總面積約為五十六平方公裏。根據偵查所得,島上有二百多盜匪,盤踞在島中央一處陡峭的山寨內,久攻不下,只能派船回來跟沈溪請援。

消息傳回來時,已經是冬月十八,船隊進入湛江港後的第六天,沈溪正在派人清點戰果。

六天交戰,鐵杷縣和東海島共斬殺盜匪兩百余眾,俘虜盜匪六百余人,其中半數以上是被盜匪所拘押的奴隸。

出兵四千,平掉八百余匪寇,這戰果已經相當輝煌了,沈溪甚至可以不用再深入雷州府,也不用攻打硇洲島,就可以直接返回廣州府交差。

但若毒瘤不能根除,那這次南行就等於功虧一簣。

硇洲島上的悍匪暫且不知是倭寇還是普通大明海盜,讓這夥勢力留下來,由於沒了競爭對手,必然的結果就是做大做強。

可惜沈溪手頭上兵馬不多,他還要防備匪寇聯合起來端他的老窩,於是決定先將東海島周邊繳獲的財物和丁口都運回鐵杷縣城,再將兩千兵馬重新進行集結,攻打硇洲島。

對沈溪來說,硇洲島並不陌生。

硇洲島是一座火山島,這裏是南宋末年宋端宗歸葬之所,也是陸秀夫等人擁立八歲小皇帝趙昺為帝的地方。

歷史上頗有爭議,認為陸秀夫背趙昺跳海的地方並非崖山,而是硇洲島。

在明朝中葉,硇洲島上沒有百姓居住,只是作為海上運輸船只的避風港,島上這股海盜從何而來,在此落草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