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

弘治十六年八月十七,沈溪再一次踏上出京的旅途。

這天一清早,沈溪在五軍都督府派來充作親衛的八名京營兵護送下,從昭回靖恭坊家中出來,騎馬沿著鼓樓下大街一路往北,過鼓樓,折而往西北,由鼓樓西斜街一路出德勝門。

從德勝門往城西去,大概六七裏路就到京營西大營,這天沒什麽人出來相送,甚至朝廷都未派人前來踐行。

沈溪在德勝門與乘坐馬車而來的張永碰頭,剛要出發,南邊的德勝門大街有馬車快速到來。

天還沒亮,城門未正式開啟,再加上京師戒嚴,城西、城北、城南的大部分城門都不會開啟,只有城東的東直門和朝陽門會每日早晚各開放不到半個時辰,就算是進出城的百姓也不會走德勝門。

“沈大人,似是朝廷派人來了。”張永很高興,自己總算沒被皇帝遺忘,居然派人來送行。

此時德勝門已經奉命開啟,沈溪原本正要縱馬往西大營而去,此時也不得不停下來,看看來者是誰。

等馬文升從馬車上下來,沈溪略微有些詫異。

自家裏出發的時候,沈溪就已得到兵部通知,說是朝廷特別給他加派八百頭牲畜,說這是朝廷“特許”,他猜想事情可能跟馬文升有關。

太仆寺聽命於兵部,如今兵部尚書劉大夏人在西北,能一次調撥八百頭牲畜之人,縱觀滿京城,除了馬文升也沒誰了。

沈溪連忙翻身下馬,迎上前見禮,恭敬地道:“馬尚書。”

馬文升擺擺手,沒有拘泥於禮節,直接說道:“沈溪,老朽今日前來特為你送行。”

馬文升不但人到了,還帶了酒水來,正可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沈溪感動莫名,因為滿朝上下前來餞別的只有馬文升,別人根本就不當他是回事……八月十五當晚接受皇命後,沈溪沒有跟謝遷進行任何溝通,謝遷也沒趁他出城前的最後時光跟他解釋一下。

吏部尚書親自為沈溪敬酒,這酒怎麽都要喝。

馬文升幫他獲得八百頭牲畜,這些牲畜對於騎兵作戰沒多大作用,但有了這八百頭牲畜,軍糧物資運送的速度就會加快,行軍速度因此得以提高,為他統率的部隊帶來更高的機動性。

甚至沈溪設想過若困守孤城,可以將這八百頭牲畜宰了充饑,怎麽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饋贈。

說是踐行酒,但酒水寡淡,沈溪喝過後感覺跟喝水沒什麽區別。

馬文升將酒杯放下,道:“這裏有些日常行軍策略,還有過去幾年西北路況指引,你都拿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馬文升讓仆從拿過來一個錦盒,打開來,裏面放著許多書卷卷軸,因為太多太復雜,就算對沈溪行軍有所幫助,眼下他也不會打開來仔細查看。沈溪行禮:“多謝馬尚書,學生這就告辭!”

“嗯。”

馬文升點了點頭,最後囑咐一句,“西北之戰,在於求穩,切不可輕兵冒進,延綏能收回固然是好,若力不能及,不妨待三月後,北夷必不會戀戰!去吧!”

說的這些,也就是沈溪之前所想,韃靼人不太可能在冬天持續用兵,因為小冰河期的北方,冰天雪地,不管是草原還是華北平原,基本如此,很容易被大明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打敗仗,同時韃靼後方也不是那麽安穩。

草原上弱肉強食,此消彼長,本來韃靼人就在內鬥中,他們還得防備兀良哈、瓦剌等部族偷襲,韃靼人選擇見好就收的可能性很大,沈溪趕赴西北,只要能拖到韃靼撤兵的那一天,隊伍損失也不大,再取得一點戰果,甚至是虛報一些戰績,都可以蒙混過關。

沈溪心想:“這邊還沒出征,身為吏部尚書的馬文升就過來面授機宜,說的還是如何應付朝廷的差事保一條命回來,這節奏不對啊!難道他不應該來勸我為國盡忠嗎?”

沈溪未再多言,拱手行禮後,跨馬而上。作為中軍主帥,乘坐馬車前往軍營始終會有損顏面,也不是沈溪非要騎馬,等大軍出發後,他就準備鉆進馬車睡覺,畢竟這幾天他休息得不怎麽好。

……

……

軍營中,六千兵馬點齊。

說是六千兵馬,但其實是三個京營千戶所整編人馬,還有兩千多零散人員,大多為桀驁不馴之輩,同時參雜老弱,這隊伍的狀況一看就讓人失望。

京營作為京畿戍衛軍隊,成化、弘治年間老化和疲弱程度非常明顯。

本來老兵到了三十歲,就必須要將自己的京營資格傳到自己的子侄頭上,這跟大明軍戶制度基本一脈相承,但因軍中腐敗嚴重,使得很多老弱病殘繼續留在軍中,這些人領著朝廷的俸祿,而讓年輕人去務工、務農養家糊口,變相削弱了大明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