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

步兵打騎兵,彼此間的數量差別微乎其微,到最後居然是步兵大獲全勝,可以用奇跡來形容毫不為過。

三軍將士興奮異常,一輩子沒經歷過如此這般跌宕起伏的生死大戰,到如今一場戰事下來,居然能死裏逃生,除了為能見到明天的太陽而慶幸不已外,情不自禁地為那些葬身在戰場上的袍澤悲哀不已。

沈溪登上騾車的木制高台,巡視了一下戰場,下車後命令簇擁身邊的幾個把總,把明軍將士的遺體全部收拾起來,統一拉到城北的高地,安排一千民夫盡快把官兵下葬。至於韃靼人的屍體,需要仔細搜刮一番並砍去腦袋後,任其暴屍荒野。

這些韃靼人自打從榆林衛破關而入,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一個人身上腰包都鼓鼓的,如今全部便宜了大明官兵。同時現在天氣轉冷,夜晚難熬,韃靼人身上穿著的袍子和皮衣,也全部被脫了下來。

大明軍隊中那些傷兵,則被送上驢車或者騾車,送回城中,沈溪吩咐從難民中挑選出兩千精壯,專門用來照顧傷兵。

唯一可惜的是,當明軍尾隨逃跑的韃子騎兵進入韃靼人的營區時,留守的韃靼人已將所有戰馬帶走。

好在,韃子營中儲存有大量牛肉幹、奶酪等幹糧,還有鹽巴和茶葉等物資,加上此次戰場上倒斃的戰馬拖回去腌制也可以充作糧食,可以說此次大捷,足以讓讓一萬軍隊在未來兩三個月內不愁糧食。

另外,韃靼軍營中,還繳獲了一百余箱金銀,這是韃靼幾個千戶隨身攜帶的劫掠所得,現在全部便宜了明軍將士,收獲之豐可謂前所未有。

胡嵩躍再次出現在沈溪面前時,對沈溪的態度已不再是之前桀驁不馴的模樣,和其他把總一樣,簡直把沈溪當成神仙看待。

雖然表面上看沈溪統率了八千大軍,但實際上刨除兩千民夫後,只有不到五千多步兵和少量騎兵,居然跟韃靼四個千戶的騎兵隊伍血戰,決戰地點還是平原地帶,最後結果是明軍大獲全勝,這已完全超出胡嵩躍的認知。

以前期冀過自己在戰場上獲取功勞,但也從不敢想會是眼前這般對韃靼人擁有壓倒式的勝利。

胡嵩躍此時眉頭完全舒展開,筆直地站在沈溪坐著的驢車旁邊,恭恭敬敬地行禮:“大人,此役俘虜韃子六百余,獲取韃子頭顱三千二百顆,還繳獲完好無損的戰馬五百匹,可惜的是留守敵營的韃子帶著營中的所有戰馬逃走了!”

沈溪點了點頭,問道:“沒有追擊吧?”

“大人放心,稍後末將就帶人去追趕,一定不能讓韃子將土木堡的訊息傳遞出去!”胡嵩躍拍著胸口道。

“你不是說韃子把營中所有的戰馬都帶走了嗎?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起碼可以有十匹馬換乘,你能追得上?”

沈溪沒好氣地斥責一句,然後吩咐道:“既然韃子的頭顱已經摘下來了,軍功方面你自然不用再擔心沒你的份兒。你趕緊把手裏的活交給別的把總,帶著你的馬隊和騾子、驢子以及水車,前往城南十五裏外載水。”

胡嵩躍驚訝地問道:“沈大人,這仗都打贏了,還有何可擔憂的?為何不讓三軍收拾停當後,立即整頓兵馬東行,難道……我們還要留在這殘舊不堪的土木堡?”

當胡嵩躍問出這個問題時,劉序等人也都靠了過來,他們同樣想知道沈溪下一步行動計劃,說明白點兒就是何時撤兵。

取得殲滅韃子四千余眾的大捷,足以向朝廷交代了,下一步就該考慮如何邀功,在胡嵩躍、劉序、朱烈等人看來,這會兒撤兵回到居庸關等待朝廷的封賞再合適不過。

沈溪苦笑道:“這次來的,僅僅是韃子一路人馬,按照韃子的規矩,肯定後續第二波和第三波人馬正在趕來的途中,若不能趕緊收拾妥當、準備好水運回城塞中,或許今天晚上第二波韃子就會趕到,那之前的勝利就付諸東流了。”

劉序勸解道:“大人,此時乃是撤兵回居庸關的最佳良機啊!再說了,就算我們不撤回居庸關,但前往懷來衛城暫避也可,怎麽都比留在土木堡安全吧?”

“大人請三思!”

很多把總和指揮都湊了過來跟沈溪說項。

之前這些人都是眼高於頂,做什麽事情都不跟人商議,但在今日戰事結束後,他們發現沒有沈溪,根本就不可能打勝仗,當逃兵哪怕只有一成存活的幾率,都比留下來更有前途。

如今沈溪提出必須留在土木堡的命令,他們所抱的已經不是“你愛幹嘛幹嘛老子不伺候了”的思想,而是過來苦勸,希望沈溪能“體諒大局撤兵回居庸關或者是退往懷來衛城”。

沈溪解釋道:“我們昨晚連夜組織挖掘水井,今天又出來打了大半天的仗,官兵們能夠動彈的已然不多。此時集合啟程,我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趕到懷來衛?如果恰好與韃靼人的第二波軍隊撞上,那我們很可能就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局面,那今天的大勝對我們來說有什麽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