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2/2頁)

謝遷神色凝重地分析道:“以北寇兵馬攻打德勝門的情況看,此番攻打正陽門,其出動兵馬至少有一萬……此時若能從京城其余城門派出一路騎兵,繞敵側翼,與正陽門守軍裏應外合,或許能挫敵鋒芒!”

李東陽聽到“出兵”就敏感,立即出言質疑:“於喬所言,我不能苟同,若此路出擊兵馬得勝尚好,若兵敗,試問從何處撤回京師?莫要步了靖康恥的後塵,城門未為敵所克而自陷。”

謝遷打量李東陽一眼,神色不善。

李東陽所說的“城門未為敵所克而自陷”,說的是前朝“靖康之恥”中神棍郭京擺“六甲陣”妄圖大破金軍,結果為金軍所敗,繼而趁亂攻破開封府外城的典故。

謝遷心道:“我主張出兵,主要是想打韃靼人一個措不及防……”

“韃靼人正在攻城,其注意力都在前方的正陽門,尾隨的騎兵必然不多,若出擊一舉奏功,一方面可以破壞對方的攻城器械,減輕守軍的壓力,另一方面則可以殺傷敵人,使得其不敢肆無忌憚,同時還可鼓舞我大明軍心士氣,即便戰敗也斷不至於落得城陷的下場,結果卻被說成禍國殃民,讓我以後如何再對此戰發表言論?”

劉健似乎沒聽到二人的爭論,琢磨了一下,大手一揮:“應即刻奏請陛下,派駐五千兵馬駐守正陽門,確保正陽門不失!”

謝遷忍不住想問,如果韃靼人突然從正陽門撤兵,正陽門兵馬是留守還是退回原單位?如果別的城門又遭遇韃子攻擊,是派出正陽門守軍應付,還是再次抽調別的城門的兵馬?

但因為之前李東陽的無端指責,以及謝遷對於此戰中沈溪的“悲慘遭遇”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再加上他對劉健這樣不懂軍事但在城防問題上獨斷專行行徑的強烈不滿,使得他不想過多發表評論。

連作為內閣第三人的謝遷都不肯說話,熊繡就更不會隨便發表議論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按照劉健表述的策略上奏,報請弘治皇帝進行朱批。

此時朱祐樘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仍舊無法親自批閱奏本,朱批的職責在司禮監,司禮監秉筆太監對於內閣的決議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劉健儼然成為大明的中流砥柱,權勢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