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

沈溪內調,哪怕只是調到南京,也無法獲得劉健和李東陽同意。

這形成了一個死局,劉健和李東陽對沈溪帶有偏見,沈溪得不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就算謝遷和馬文升等人想提拔,也無濟於事,沈溪繼續留在湖廣和江西擔任兩省總督成為當下最好的選擇。

對旁人來說,或許不能入調兩京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做官都想接近權力核心,而唯獨沈溪當下的目標就是做個外官,最好是山高皇帝遠的那種,這樣可以有一番作為,不必掣肘於人。

吏部關於沈溪調任南京兵部侍郎的奏本,直接被劉健和李東陽打了回去,沒有呈送司禮監。如此一來,蕭敬都不知道的事情,朱厚照更不知曉了。

在幾天後的朝議上,朱厚照關心沈溪的情況,隨口提了一句:“……似乎沈卿家六年考議已滿,不知吏部對他的評價是什麽,做何調動?”

皇帝突然問及沈溪的事情,讓在場朝臣有些尷尬,因為在大明朝廷,沈溪幾乎是一個不能提的名字,會引發諸多矛盾。

本身沈溪勞苦功高,對大明有極大貢獻,早就該入調京師,但可惜沈溪做事不能得到當權閣老的信任,引來文官集團敵視,以至於現在只能在地方擔任督撫,就算有人幫沈溪說話,也會被劉健和李東陽厭憎。

吏部左侍郎許進出列稟告:“回陛下,沈翰林考議皆優,但如今他在湖廣、江西兩省總督任上不滿三年,因而未有動議!”

許進,字季升,號東崖,跟馬文升關系親密,跟劉大夏相處也不錯,屬於朝廷文官中堅人物,如今六十八歲,這已是他考取進士後的第四十個年頭。

當了四十年官,才做到吏部左侍郎,而沈溪為官六年,若是入調為六部侍郎,顯然會引起所有老臣的不服,所以就算許進跟沈溪沒有任何矛盾,也不會支持沈溪入調京城的想法,雖然沈溪只是調南京擔任兵部右侍郎。

朱厚照生氣地問道:“你們都覺得沈卿家做事出色,能幫朕安定社稷,為什麽就不能對他破格升遷調用?”

李東陽出列道:“回陛下,關於沈翰林之任用,已屬破格提拔……先皇時,對沈溪便已重用,他如今年不過二十,便執掌兩省軍政,自大明以來,他是第一人。若陛下因此有怨責,實在不該!”

朱厚照還是很惱火:“他在外當再大的官有什麽用?朕希望將有才華的臣子調到京城,在朕身邊做事,朕的要求難道很過分嗎?”

“李大學士,你且說說,如果天下間有才能之人不得其用,誰會認為朝廷的體制是合理的?朕覺得,應該讓沈卿家回京,擔任六部尚書……”

此時別說劉健和李東陽,就算是那些跟沈溪沒什麽怨懟,甚至欣賞沈溪的朝官,聽到這兒臉色也帶著古怪。

二十歲的尚書,他們壓根兒就沒聽說過,讓他們接受沈溪入朝當侍郎都很困難,更別說是六部尚書了,沈溪越是被拔擢到高位,越證明他們這些人無能,文官集團內部,所有人的心態基本都一致……我不能得到的東西,也不能讓別人得到,尤其是那些會讓自己丟面子的人,更是要被打壓下去。

朝廷是一個講規矩講秩序的地方,文官深受儒家中庸思想影響,對資歷無比看重,而沈溪欠缺的恰恰是年歲和資歷。

當然,這既是沈溪的劣勢,又是他的優勢,朝廷這麽多大臣,六十歲以上的占大多數,等過個十多年,朝中老臣大多致仕,沈溪資歷也沒有問題了,年富力強,進入中樞主政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種狀況馬文升和劉大夏其實已經預見到了,但卻得不到其他朝官理解。

劉健主動出列:“陛下,如今湖廣、江西兩省剛經歷戰亂,需要有人平肅秩序,鎮守一方,以沈溪留任乃最佳之選,派其他人去怕是無法服眾!”

朱厚照臉色難看,他看了劉瑾一眼,希望劉瑾能幫自己想主意,但劉瑾根本就不想幫朱厚照,頻頻使眼色讓他放棄此議。朱厚照最後氣呼呼不再說關於沈溪之事,但內心還是想幫沈溪爭取,盡管只是做無用功。

……

……

朝議後,朱厚照單獨留下謝遷和馬文升……他想知道沈溪在湖廣和江西的具體情況,以便做出安排。

馬文升當著謝遷的面,直言不諱:“……老臣之前曾建議,調沈溪充任南京兵部侍郎,但為內閣所阻!如今沈溪為地方督撫未滿三載,留任地方也是一種選擇,若他將來繼續立下功勞,可調回京師任職,或出任西北督撫,封公拜侯!”

謝遷斜著看了馬文升一眼,他對於沈溪入調的事情沒多少想法,因為他知道有劉健和李東陽阻撓,根本不可能讓沈溪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