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

紫禁城,奉天殿。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齊,朱厚照高坐龍椅之上,在他身邊不遠處,張太後隔簾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連一些許久不出的老臣,諸如張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大明相當於內相,權勢極大,皇帝提出要更換蕭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參與並發表意見,甚至連張太後都出來說明情況。

為了避嫌,當日陪同朱厚照出來的只有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戴義,之前經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宮參加朝議的蕭敬和劉瑾都未列席。

朝堂議事,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

兵部奏請西北三邊及宣大地區冬春季節開銷,向朝廷申請征調糧食二十萬石,從河南、山東一帶糧倉北運,加上戶部等人參議,朝議從一開始就涉及錢糧大事,而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關。

朱厚照平時都無精打采,但或許是這次他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執掌大權,在聽眾大臣奏議的時候顯得非常認真,甚至主動問西北糧餉調配之事,問及宣府之地倉儲情況,顯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才輪到商議朝廷人事任免問題,蕭敬自請引退之事隨之提了出來。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蕭公公雖為父皇顧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歸隱田園,頤養天年,朕並未準允……”

一句話,就讓所有大臣感到意外,這跟他們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現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經準允蕭敬請辭。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雲集奉天殿,張太後也不可能出現在朝堂,垂簾聽政。

“……朕如何忍心蕭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顛簸回歸故裏?盡管他不想留在皇宮,但朕準備安排一處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皇莊供蕭公公養老,如此朕有國事不能定奪時,可請他回宮商議。朕會安排奴婢侍奉,為他養老送終……”

當朱厚照說到這裏,在場大臣才知道是怎麽回事,原來朱厚照說話太過委婉,根本是已經同意蕭敬請辭,只不過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實只要讓蕭敬離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子,留在哪裏都無所謂,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會有接替人選行那朱批大權。

朱厚照沒武斷做出決定,看著在場文武大臣,說道:“……朕想聽聽諸位臣工的意見。”

在場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時有主見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時,禦史言官會因朝堂上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來對文官禮重,終其一朝都未出現過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閣臣發表看法。

因為無論誰來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其實跟下面各衙門的人都沒太大關系,自打弘治十六年皇帝病重,一直到太子登基,朱批多半是根據票擬來定,而票擬大權便牢牢地掌握在內閣手中。

六部、五軍都督府和各寺司衙門行事,不過是執行決議,至於誰來進行決策,是朱厚照還是劉健差別不大。

等了半天,沒一人出來說話。

李東陽打量身旁的謝遷,眼裏滿是疑問:“你謝於喬不是說要挽留蕭公公嗎?怎麽事到臨頭卻退縮了?”

朱厚照再次出言詢問:“諸位臣工難道對蕭公公請辭,沒有任何看法?朕還在等你們說話呢。”

到了這個時候,謝遷終於從人群中走出來,所有人都帶著期許看向謝遷,聽聽他有什麽話要說。

謝遷拿著笏板,躬身行禮:“回陛下,老臣以為,蕭公公請辭之事……可以準允,新朝新氣象,司禮監更換掌印人選,乃情理中事。”

這話從謝遷口中說出來,並不讓在場大臣感覺意外。

很多人都知道,謝遷其實是內閣劉健、李東陽這一組合擅權的犧牲者,蕭敬則是其幫兇,現在蕭敬引退,對謝遷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或許會讓謝遷守得雲開見月明。

而內閣其他三人就有些看不懂了,之前謝遷還義正詞嚴地說要挽留蕭敬,但現在卻反其道而行,不知這中間出了何變故?

不過即便謝遷出來支持皇帝,劉健等人也不便說什麽,因為劉健、李東陽自己也知道,蕭敬既然主動請辭,又在張太後那裏獲得通過,其實挽回的可能已經非常小,甚至可以說無從駁議。

朱厚照對謝遷如此沒有營養的發言卻表示贊同,點頭道:“謝閣老說得對,新朝新氣象,朕登基以來,朝廷上下是該有一番作為,那些衙門裏的沉官冗員該好好清理一下,就先從京城各衙門開始。”

“馬尚書,回頭你看看這幾年考核成績,那些表現不佳的官員,該撤的撤,年齡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屍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