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

劉瑾送走魏彬和楊一清,回到大廳,張彩和孫聰從簾子後面走了出來。

二人已將之前對話聽到耳中,各自琢磨該如何跟劉瑾建言。

孫聰率先道:“看來這位楊大人對公公您……有成見啊!”

劉瑾沉思不語,琢磨楊一清態度到底如何。

張彩問道:“公公為何不留下魏公公,跟他商議監軍之事?楊應寧身邊始終該有個強力人物進行鉗制才是。”

劉瑾黑著臉道:“咱家當然能察覺楊應寧心懷芥蒂,之前便聽說此人在跟同窗好友相會時攻擊咱家,桀驁不馴……若非此番乃陛下親口指定此人領兵,咱家怎麽都不會想到用他!”

張彩道:“那如何防止其跟沈之厚勾連?”

“料想不會。”

劉瑾分析道,“楊應寧經歷三朝,少年時便得憲宗青睞,十四歲參加鄉試,成化八年以弱冠之身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弘治初年先帝任命他為陜西副督學,後入朝擔任太常寺少卿,前幾年得劉大夏舉薦出任陜西巡撫,一路青雲直上。但自陛下登基,一直郁郁不得志,此番好不容易碰到證明自己的機會,他會拱手把軍功讓給沈之厚?”

張彩和孫聰沉思後,覺得劉瑾言之有理,均點頭應和。

劉瑾再道:“再加上他身邊有魏彬,魏彬怎麽說也是咱家的人,就算能力不強,充當眼線還是可以的。之前咱家沒挽留魏彬議事,是不想給楊應寧留下厚此薄彼的壞印象,令其記恨在心。”

張彩嘆息:“公公還是應當跟魏公公商議一下為好。”

劉瑾點了點頭,依然是愁眉不展。

孫聰見狀,不解地問道:“公公稍後是否要接見一些人?諸如……京營諸統兵將領,或者是另一路人馬監軍張公公?”

聽孫聰提到張永,劉瑾臉色更加不好看。

之前朱厚照調張永去查他的事情,已經被安插在西廠的內線匯報到了案頭,之前劉瑾正在思索怎麽懲罰,才能讓張永萬劫不復,結果這頭朱厚照就提出調張永去給沈溪當監軍,有些始料不及。

不過劉瑾仔細思索一番,也就理解為何朱厚照會這麽做。

到底張永曾幾次擔任沈溪的監軍,早年在延綏和西南平息叛亂時都曾助沈溪立下軍功,而朝中人提到張永,也因沈溪的累累戰功留下知兵的印象。

“這老東西……”

劉瑾提到張永,語氣中帶著一種憤恨,咬牙切齒,似乎恨不能揍張永一頓。

孫聰道:“陛下派張公公擔任沈尚書的監軍,是看到沈尚書跟張公公之前幾次合作效果不錯……自宣府出兵,比京師這邊快捷許多,怕是京師人馬趕至寧夏鎮之前,叛亂已平息,首功也被沈尚書所得。”

“這種事,說不準吧?”張彩皺眉。

劉瑾冷笑不已:“若是同時出兵,或許楊應寧有機會,但若是宣府出兵更早,楊應寧有什麽資格跟沈之厚爭首功?咱家之前也擔心這一點……關於安化王起兵的由頭,或許會被人傳到京師,那時就算叛亂平息,陛下得知後也會對咱家產生懷疑。”

張彩道:“正是如此,公公當早做防備。”

劉瑾氣呼呼地道:“姓沈的小子,必然跟張永那奸賊狼狽為奸,咱家最好讓他們永遠都留在西北……就算叛亂平息,咱家只要一道詔書過去,就能讓他們駐留關外不得回京,到時候奏功之事,就交給楊應寧做,或者幹脆由咱家代為呈奏。”

孫聰和張彩同時點頭,覺得劉瑾思慮甚為周詳。

“公公所言極是。”

孫聰道,“若是能讓沈尚書無法回京,那就無人能面聖,進而借題發揮……甚至公公可跟陛下進言,讓沈尚書守禦三邊,事後以軍功提拔其為三邊總制,如此一來皆大歡喜,公公也可高枕無憂。”

“這個……”

劉瑾稍微琢磨一下,似乎對升沈溪的官有些不甘心,最後搖頭,道,“這件事回頭再說吧。現在先想想怎麽調兵遣將,回頭咱家去見一下兵部曹尚書,讓他調集精兵強將……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咱家好不容易才把沈之厚從兵部擠兌出去,這會兒終於到了收獲成果之時。”

張彩和孫聰都明白,劉瑾這是想趁機自五軍都督府手上將京營的兵權給拿過來。

之前因為五軍都督府勛貴眾多,尤其是張懋和外戚黨勢力根深蒂固,劉瑾一直沒機會把京師周邊防禦權拿到手,這讓他在朝中做事受到一定掣肘。之前劉瑾提過這事,但因張懋、張鶴齡、張延齡等人背後靠山強大,就算劉瑾能力再強,也奈何幾人不得。

但現在借著出兵之事,劉瑾可以大做文章。

……

……

謝遷得知朱厚照安排出兵平叛的消息,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