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3/3頁)

而沈溪籌集的銀兩基本用在火器研發和鑄造方面,一應物資都是自湖廣運來。

沈溪離任湖廣總督後,武昌府的工業園區並未荒廢,產能逐步擴大。同時地方上煤礦、鐵礦和銅礦開采進入正軌,在過去幾年時間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鐵料和銅料,如今正好用在刀刃上。

唐寅到京城後,主要是幫沈溪管理火器作坊。

之前唐寅有過為沈溪管理瓊崖鹽場的經歷,這次到京城,他發現工坊這邊許多工匠是自閩粵之地跟隨沈溪北上的老人,以前曾打過交道,唐寅也就放下文人的矜持,甘心當一個大總管。

有工部支持,沈溪的火器開發異常順利,最初模仿佛郎機炮研發的火炮和火槍,已完成更新換代,燧發槍正式代替火繩槍,成為部分大明軍隊的制式裝備。

“……沈大人,您畫的這些圖紙,許多現在難以實現,而部分規模生產的,要做到完全一致,還有些困難……或多或少都存在偏差……”

正月二十六下午,武器工坊的大師傅帶著幾名徒弟到沈府拜訪,向沈溪請教火器制造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沈溪到底不是理工科出身,就算明白槍械的基本原理,也難以復原制造工藝,很多東西都需要工匠摸索,把燧發槍制造出來已是一種極大的成功,不過對此沈溪還不滿足,一門心思研發殺傷力更大的兵器,其中包括改滑膛為線膛,還有制造制式子彈,這些在沒有先進的銑床、刨床、磨床、鉆床的情況下,研發進度非常緩慢。

很多東西沈溪只是提出一個理論,工匠們聽到後一頭霧水,最後只能由沈溪親自作示範,制造槍管、槍托等物。

沈溪主導研發的新式火槍,已完成對槍管的加固,炸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發射速度也從原本大概幾十秒鐘一發,到現在十秒內完成發射,而且一切都可以單人完成,如果是由三排火槍兵進行輪流發射的話,可以把發射速度提高到四秒左右一輪。

槍支長度在增加,射擊距離增加,安全性方面也大大增強,制造工藝卻逐漸簡化,每十個工匠分工協作,進行流水化作業,可以在十天內生產出十五支燧發槍,而隨著工藝簡化,更多沒有基礎的勞動力進入這個行當中,一些不需要高精技術的地方,可以由這些人來完成,生產效率還可以大幅度提升。

“……發射藥可以裝在銅質的彈殼內,然後以最快速度上膛,發射。普通火藥肯定不行,得研發出威力更大、用途更廣的火藥,就算現在無法達到如此地步,也要抓緊時間研發,只有這樣才能把前裝彈藥變成後裝,加快發射速度,甚至可以制造出連續射擊的武器……比如可以通過用轉輪供彈的方式,形成密集火力……”

沈溪想到以前在博物館見到的原始機槍的構造,跟左輪手槍相似,都是靠轉輪來完成子彈的填裝,簡直就是殺人的利器,不過這在制造工藝上要求更高,讓沈溪很頭疼。

自打年底受傷以來,沈溪便在不斷畫一些新圖紙,對一些舊工藝進行改善。

但這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

沈溪心想:“我這是知道時代發展方向,明白槍支的演變過程,還是如此步履維艱,歷史上槍支的改造完全沒有前人的經驗,自行摸索,歷經好幾百年……早知要穿越的話,我又何必學那些費勁的古詩詞和道德文章,多學一些理工知識不是更好?”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打消這想法,“如果只是學理工,恐怕考不中狀元,沒有今日的成就……沒有話語權自然有就沒資格主導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