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

王瓊不知如何勸慰,只能趕緊讓人送謝遷去休息。

安置好謝遷後,王瓊松了口氣,此時他已回到總督衙門,吳江、林恒和侯勛三名總兵府的負責人都在正堂等候。

王瓊出來時,林恒跪在地上,顯然還在為之前的“失敗”而愧疚,至於吳江和侯勛雖然沒有下跪,不過二人臉色也不太好看,這一戰表面上看是打了個平手,但孰勝孰負其實擺在明面上。

王瓊語氣平淡:“林副總兵起來說話吧,這次你沒錯,指揮得當,且取得不俗戰果,理應嘉獎才是。”

林恒顯得很懊悔和自責:“末將不敢居功,此戰未竟全功,主要還是對韃靼人的勇猛和韌性估計不足,沒有辦法一舉鑿穿敵陣,導致進攻受阻……”

吳江和侯勛一句話都沒說,他們知道這次出城迎戰,以眾擊寡傷亡還比對手大,沒有罪過就算好的,哪裏還敢貪功?此時他們誰都不願意站出來幫林恒說項,因為如此做的話可能要分擔過錯。

王瓊道:“狄夷身經百戰,昔日曾靠其精銳騎兵,滅國無數,實力實在是不容小覷。此戰還有一個不利因素,在出城迎敵前,將士們剛剛在甕城操練過,體力還未完全恢復,能有現在這樣的發揮,已屬不易!吳總兵,對於此番殺敵將士,一律予以嘉獎,且傳令軍中,此戰我騎兵大獲全勝,狠狠打擊了韃靼人的囂張氣焰,除此外不得再有其他任何說法……你明白嗎?”

顯然王瓊是想定個基調,那就是此戰明軍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畢竟城內百姓和大多數將士沒見過這場戰事的過程,只要稍微包裝一下,就可以變個性質。

雖然其中有瞞報的成分,不過最終戰果王瓊會詳細列在發往宣府的奏疏中,不會隱藏,對外宣揚勝利的目的是為了振奮軍心士氣,讓城裏的百姓吃顆定心丸,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如果讓三邊軍民知道此戰實際上是兩千打六百,折損比敵人還多,等於是打自己臉,於大局不利。

吳江領命:“大人請放心,卑職知道如何做了。”

王瓊嘆道:“誰也沒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不過殲敵四百,也總算能跟朝廷交待,只是謝閣老臉面不那麽好看!”

在王瓊眼裏,這場遭遇戰其實沒什麽大不了的,主動迎戰反而可以激發城中軍民士氣,總是龜縮不出,軍心動搖是難免的事情,一戰打下來還能取得一定戰果,這筆買賣其實不虧。

林恒知道首輔謝遷對自己充滿期待,這次出城作戰沒有取得預期中的大勝,有些惴惴不安,當下道:“請大人帶末將到謝大人跟前請罪。”

“你又沒錯,請什麽罪?”

王瓊氣惱地一揮手,“按照本官說的去辦,回去後不得把具體戰況泄露出去,至於旁的,本官自然會跟朝廷申報,不需要你們來擔心!”

……

……

吳江、林恒等人回去了。

如王瓊交待,城中軍民果然以為騎兵打了勝仗,因為好幾年沒有主動出出擊迎戰的經歷,軍民大受鼓舞,一時間士氣如虹。

出戰的騎兵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消滅了多少韃靼人,聽到上司“大捷”的宣傳,以為韃子的傷亡遠比自己多,也就坦然接受送上門的功勞,洋洋得意,從甕城返回城中駐地時,面對百姓的夾道歡迎,不時揮手致意。

接下來幾天,謝遷的情況有些不太妙,莫名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顯得憔悴許多。王瓊請了不少大夫前來診病,均持同樣的看法,謝遷的病因不在身體,而是心理,急火攻心之下,風寒入體,就此臥榻。

謝遷身體極度虛弱,精神狀態也很差。

王瓊幾次前去勸說都是無濟於事,謝遷就認一個死理,因為他的原因騎兵才打了敗仗,讓大明折損了威風。

王瓊實在沒辦法,到上疏時,幹脆不去提系謝遷主持戰事,主動把責任攬了下來,上報說這次主動出擊是因為韃靼人屢次犯邊,囂張叫陣,為了殺一下韃靼人的威風,才不得已迎戰,而且最後的結果也是雙方各有斬獲。

六月初六,戰報發到張家口堡,為張苑所知。

張苑本來想要針對謝遷和王瓊,拿到奏疏後認定這是個難得的打擊政敵的機會,但轉念一想,或許可以借此機會把朱厚照留在張家口堡,於是又改變了主意。

朱厚照到張家口後就策劃主動出擊,但一直到六月初六,一切計劃都只停留在紙面上,倒不是說朱厚照在張家口跟他在宣府時一頭紮進行宮吃喝玩樂那麽荒唐,而是因為張家口堡周邊的確集結不少韃靼兵馬,數量已超過一萬,各方奏報上來的則有三四萬之多。

朱厚照本要主動出擊,但韃靼人兵臨城下,怎麽都得把眼前的敵人消滅了才好說下一步安排,而短時間內他又找不到戰勝敵人的方法,於是每天都把城中官將叫來商議,一改之前的荒淫無恥作風,顯得矜矜業業,勵精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