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

三邊調兵了。

由謝遷參謀,王瓊拍板定案,派出五萬人馬馳援宣府。

帶兵的是延綏總兵吳江和副總兵林恒,同時還有參將、監軍數人,第一批兵馬從延綏鎮調配,分騎兵和步兵兩批趕往宣府,林恒所部第一批出發,以騎兵為主,行進速度會快許多,至於吳江率領的步兵則會後期抵達。

出兵時,謝遷和王瓊親自相送,謝遷在城樓上看著將士遠去的身影,沉默不語。

王瓊把人馬送出城,也來到城頭,跟謝遷一起看著東去的隊伍,不由嘆道:“等各處人馬抵達宣府,怕要等到七月中旬了,難道會戰要在七月底進行?”

謝遷負手而立,目光深邃:“管他呢,既然陛下主意已定,由得他折騰去……幾十萬大軍雲集宣府,至少安全方面不會再有問題,只要聖駕無憂,朝廷也就四平八穩,難有變故!”

王瓊面帶憂色,但當謝遷看過來時,努力擠出一絲笑容相對。

謝遷正色道:“德華,現在三邊調離大批人馬,更需加緊防禦,日後如果再有韃靼人前來襲擾,不用問出兵與否,只管閉城死守,就算不迎戰,朝廷也能理解!”

王瓊不由搖頭苦笑,因為現在三邊兵力空虛,不需要討論談出兵與否的問題,只要不戰,那就杜絕了失敗的可能。

沈溪擔任三邊總制期間,佛郎機炮和火銃基本配發到每個千戶所,以至於現在韃靼人基本不敢接近城塞,但即便如此,韃靼人依然年年犯邊,就在於大明除了守城厲害,到了曠野上就顯得很無力。

王瓊本要送親自謝遷回總督府,不過謝遷擺手示意讓王瓊先去打理城中防務,自行下了城樓,下面已有馬車等候。

副總兵侯勛出現在王瓊身旁,王瓊收回目光,再次回頭望向東方的地平線,臉上再次浮現濃濃的擔憂。

侯勛行禮後道:“大人,已按照您吩咐加強城防,就算韃子調集重兵前來攻城,也不會出狀況。”

“嗯。”

王瓊臉色陰沉,鄭重其事地吩咐,“這幾天盯好韃靼人的動向,如果他們繼續前來騷擾的話,也不能完全坐視不理,適當派出騎兵出城列陣,做做樣子,只要不跟他們正面交鋒便可。”

侯勛琢磨了一下王瓊話中之意,詫異地問道:“大人的意思是……虛晃一槍,迷惑韃子,不讓他們知道我們城中防備空虛?”

王瓊斜著瞄了侯勛一眼:“有些事情知道便可,不必揭破!讓城頭的炮兵配合騎兵,總歸不能讓韃子靠近城塞五裏內,這件事由你親自負責,遇到事情直接到總督府跟本官稟報,不需理會其他人吩咐!”

侯勛只是個副總兵,本來處在出力不討好的位置上,結果現在總兵和另一個副總兵離開,他由此掌管整個延綏防務,一時間竟有些不太適應。不過他知道聽令行事總沒錯,而且這段時間相處下來,他知道王瓊比謝遷更務實,所作安排也更有針對性,當即俯首聽命。

……

……

各處人馬都在有條不紊調往宣府。

朱厚照自九邊抽調人馬,再加上他帶到張家口堡的衛戍京畿的部隊,合計大概三十萬之眾。

以前朱厚照覺得開戰就得動用百萬雄兵,但沈溪解釋韃靼人把所有能上戰場的壯丁加在一起也未必能湊夠十萬,朱厚照便明白三十萬規模的會戰已經可以決定大明國運。

在朱厚照看來,以張家口堡為依托,自己統帥三十萬大軍跟韃靼人交鋒,基本可以保證十成勝算。

這些天朱厚照不再閉目塞聽,也是因為張家口堡守備衙門實在太逼仄,就後院這麽塊巴掌大的地方,想不跟外界接觸都難。

到這個地步,張苑也終於放棄阻止皇帝跟大臣接觸,朱厚照除了晚上仍舊會跟一些女人廝混,平時也會抽出時間跟領兵的大臣見面,私下裏還會研究沙盤和軍事地圖,找來麗妃商議戰情。

朱厚照沒帶謀臣,或者說他跟那些謀臣有嫌隙,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對大臣不信任引起軍中反彈,使得朱厚照只能從麗妃這裏聽到些許實話,其實連麗妃也不會真心給朱厚照出謀劃策,因為朱厚照脾氣古怪,只喜歡聽一些稱贊的話,又不相信沈溪的計劃會成功,讓麗妃無可奈何。

麗妃最終只是幫朱厚照參謀一下在張家口堡舉行會戰的可能性,沒有過多摻和進具體戰略的制定,主要是說一些淺顯易懂的東西,把敵我雙方的情況向皇帝進行分析。就算如此,對朱厚照來說也是受益頗多。

朱厚照成天嚷嚷禦駕親征,自以為有高人一籌的帶兵和作戰經驗,但其實全都是紙上談兵,在戰略安排上難以面面俱到,甚至到前線他也從來不關心後勤補給以及糧道的問題,這些事全都由王守仁和胡璉等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