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

榆溪河北岸的戰事結束後的第二天,謝遷休息夠了,再次見王瓊,詳細問詢沈溪所部戰後的情況,卻被告知沈溪那邊又斷了消息。

“什麽?他還沒回兵榆林衛城?大戰既已結束,因何還要盤桓在草原上?他能追得上韃靼人的騎兵?”

謝遷很生氣,在他看來,戰事結束就該撤兵,窮寇莫追,他甚至想好好詢問一下這一戰中沈溪到底做了什麽,不過在得知沈溪領兵追擊,完全沒有帶兵回榆林衛城的打算,便難以壓抑心中的怒火。

王瓊道:“從昨日到今天,卑職派出騎兵接應沈尚書所部,又得到戰俘有三千余人,且收獲的韃靼頭顱也有千余,如今了解到的情況,韃靼中軍可能連萬數都未到,所以沈尚書才會如此著急追擊,務求除惡務盡……韃靼人已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很可能達延汗部已分崩離析!”

謝遷嘆了口氣道:“不想竟被之厚領兵打出如此眾寡懸殊的勝仗來,難怪他不知收斂……可是韃靼兵不過萬,難道就沒有戰鬥力了?若韃靼反擊,之厚反勝為敗,那他苦心積慮贏得的勝仗不就白費了?”

雖然謝遷對沈溪有所不滿,但顯然自己也知道,光在這裏發牢騷一點兒用都沒有,就算派人去告知沈溪,讓其班師,也無濟於事……沈溪求援的時候沒有派兵救援,又憑何希望沈溪能按照他的指示回兵?

“陛下那邊,可有指示到來?”謝遷又問了一句。

王瓊微微搖頭:“未曾有。戰報已向張家口堡發出,從之前得到的情報看,延綏副總兵林恒統領的騎兵已距離榆林衛城不到三百裏,即便如此他的人馬也來不及跟上沈尚書所部追擊的步伐。”

謝遷道:“不能再給沈之厚調撥兵馬,要是他手裏再增加個兩三萬騎兵,還不知他會整出什麽幺蛾子來……跟朝廷上奏功勞的事情,由德華你來做,他既然想一追到底,那出了事情,也要他自己來承擔責任……德華,你只管做好眼前延綏防備工作便是。”

王瓊一邊點頭應允,一邊在想:“難道我現在有別的選擇?我倒是想出兵跟隨沈之厚的腳步,這功勞可說是白得的,可條件也不允許啊……”

“現在守在榆林衛城,意味著與天大的功勞擦肩而過,還要給人收拾殘局,純屬出力不討好,還要被您老吆五喝六。不過好在有一點,那便是您老對我的印象還不錯,以後對我的仕途應該有所助益吧!”

王瓊不由看了謝遷一眼,他在這一戰中沒賺到軍功,甚至還差點兒因為見死不救當了罪人……要是沈溪兵敗身死,以皇帝對他的仇恨,他將無法再在朝中立足。

現在他等於是在為沈溪善後,不過他也算是得到豐厚的回報,就是以謝遷為首的正統文官勢力的支持。

……

……

當林恒領兵回到榆林衛城時,沈溪追擊韃靼人、離開榆溪河已近四天時間。

林恒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榆溪河一戰,心中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得知沈溪領兵取得一場輝煌大捷的情況下,對他來說就更難受了。

林恒非常在意軍功,由沈溪提拔到現在的位置後,他希望能憑靠軍功再進一步,但奈何皇命征召,加之上官調遣,讓他失去再立功勛的機會。

林恒回來後,立即受到王瓊接見。

王瓊是在總督府正堂會見的林恒,他詳細把林恒馳援張家口堡的情況問了個明明白白,最後感慨地說道:“此番調兵失誤,也是因為草原上情報傳遞不暢,再因朝中有宵小蒙蔽聖聽所致……不過以宣府傳回的情況看,百官正在串聯參劾權宦,這兩天應該就會有好消息傳來。”

林恒緊張地問道:“沈大人已出兵多日,是否需要延綏派兵馳援?”

林恒來的時候,最關心的事情便是自己是否有機會趕上末班車,追隨沈溪的腳步領兵深入草原。

雖然沈溪在榆溪河取得的勝利已經可以說曠古爍今,但若是可以在之後再來個封狼居胥的壯舉,那即便在後面的戰事中取得的戰果不盡如人意,依然足以超越榆溪河一戰的功勛。

在林恒看來,在那些史官眼裏,對於具有象征意義的精神層面的勝利更加在意,至於一戰下來殺敵多少,只是數字的堆砌罷了,不足為提。

王瓊道:“沈尚書出兵已有多日,且他並未從延綏鎮征調人馬,即便你跟過去,也來不及了,還不如留在城內駐防,謹防韃靼殘部襲擾邊陲!”

這種鬼話連王瓊自己都不信,便在於他知道韃靼人已是強弩之末,就算是最強大的達延汗部都歇火了,這種時候又怎麽可能會有韃靼人不知死活跑來襲擊邊陲?

那跟自掘墳墓何異?

林恒的臉上滿是失望之色,為自己不能建功立業懊惱不已,王瓊見狀安慰道:“近來朝廷論功行賞的禦旨就該下達,你安心休整,戰後本官會記得給你上表奏功……這次戰事中,你來來回回奔襲數千裏,勞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