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

雖然朱厚照在口外草原時有意早些動身回京,但回到張家口堡後,似乎拖延症又犯了,根本就沒向大臣說明幾時班師。

陸完等人對回京之事最為迫切,因為京城那邊已多次來信問詢情況,在皇帝西行,司禮監掌印空缺和內閣首輔外調等情況下,朝廷的運轉已處於半停滯狀態,迫切需要鑾駕回京以維持朝堂穩定。

八月十七,下午。

王守仁拜見沈溪,詳細問詢回京事宜,同時也跟朱厚照下旨將平定草原兵馬暫留西北之事有關。

“……如今陛下論功請賞,宣府庫存糧食和銀子怕不夠用,至於土地,只能下放到地方府縣代為解決;還有就是,將士得悉暫時無法歸鄉,恐軍心浮動,沈尚書需多加考慮,避免生出禍端……”

王守仁等人怕出現不必要的兵亂。

大戰結束,有功將士論功行賞的進度很慢,且朝廷將打了勝仗的功臣留在西北,會讓凱旋將士覺得朝廷對他們不信任,在短時間內無法衣錦還鄉見到家眷的情況下,難免出現不穩定因素。

沈溪沒有評價這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朝中根本不知這個決定本來就是沈溪本人向朱厚照提出的建議。

朱厚照沒有向外界解釋他為何這麽做,總歸只是讓司禮監下達旨意,讓軍中將士配合,在落實上根本不多問。

“若讓兵馬回京,恐怕會出現更大的麻煩,先如此安排吧。”沈溪的意見很簡單,遵照皇帝吩咐辦事即可,別的一律不要多想。

王守仁見沈溪對此不上心,自覺地放棄這個話題,趕緊問出自己乃至朝中所有官員最關心的問題,“陛下幾時動身返京?”

沈溪道:“暫時沒有消息,不過料想應該就這幾天吧……若能面聖的話,我會主動跟陛下提議,但陛下那邊的情況你們也應該知道,並非臣子一兩句話便能勸動,一切要看陛下心意如何。”

皇帝驕縱任性,這一點朝廷上下都很清楚,這導致出現一個結果,很少有人敢上疏納諫,或者說就算納諫皇帝也未必采納,相反還會龍顏大怒,連謝遷這樣的老臣都避免不了貶謫充邊的命運,遑論一般大臣。

雖然現在沈溪擁有一定話語權,但也僅限於對皇帝提出合理化建議,是否采納全看朱厚照心情。

從根本上說,沈溪無法解決一些關鍵性問題。

“唉!”

王守仁嘆了口氣,“此戰對於西北民生影響極大,開年後到現在屯田基本廢止,宣大、三邊和偏關地界收成全無,現在只能補種白菜、蘿蔔和冬小麥,至少到明年夏收前都要靠大明其他地方補給糧食,在此期間九邊需要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穩定民生,不能再輕動刀兵了。”

這話,不像是下級對上級所說,更多是站在朋友的立場規勸,不讓沈溪繼續進行甚至擴大戰爭,維持眼前的局面就行。

沈溪當然知道現在外界都把他跟皇帝緊密聯系在一起,尤其那些反戰的大臣,始終對沈溪抱有成見,不會因為他領兵贏得一場輝煌的勝利就對他有所改觀。

“嗯。”

沈溪微微點頭,沒有多言。

……

……

關於未來大明擴張方向,沈溪心中已有更好的安排。

接下來幾年九邊基本會保持穩定,沈溪仔細思考過,如今草原上各大部族實力均嚴重受創,而且有了之前失敗的教訓,肯定大明軍隊一出塞,那些對大明抱有敵意的部族便會望風而逃,明軍深入大漠追擊並不現實,就算把戰爭縮小到只有一兩萬人出征的規模,也要耗費大量錢糧。

這並非沈溪想要看到的一幕,一旦百姓生活出現問題,那就會有叛亂發生,進而引發戰火,堡壘很可能會從內部坍塌。

沈溪這邊遇到的麻煩,遠不止皇帝何時回京。

很快沈溪收到胡嵩躍等將領的來信,希望沈溪向朝廷上疏,讓他們可以早日回到家鄉,因為出征日久,屢屢打勝仗自視甚高的功臣們不希望留在西北這種苦寒之地,最好盡快歸鄉,跟家人團聚。

胡嵩躍等人暫時沒法來見沈溪,因為全軍撤入張家口堡後,朱厚照第二天一大早便下旨將這支精銳兵馬調往宣府,名義上是撤到後方休整,其實是為了確保行在的絕對安全,下一步這支百戰百勝的雄師甚至會被打散,分別下放到九邊各地,對此沈溪基本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消息由雲柳帶來,作為沈溪情報系統負責人,她不在外放名單中,可以自由進出沈溪居所。

雲柳把胡嵩躍等人反饋的情報告知沈溪:“……軍中引起強烈震動,甚至有部隊出現逃兵,這是戰場上都不曾出現的情況!”

將士凱旋,急於衣錦還鄉,朝廷不放行不說,甚至還把他們調到三邊、偏頭關這種苦寒之地戍邊,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發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