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

陸完從沈溪處離開,回到關城驛館他所住的房間。

王敞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夜色已深,王敞有些犯困,坐在竹椅上打盹兒,昏黃的燭光照耀下,連陸完回來他都沒留意。

“怎麽才回來?”

聽到桌椅挪動的聲音,王敞驀然睜開眼,看到陸完已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正在倒茶喝,不由開口問道。

陸完笑著道:“跟之厚將朝中的事情說了說,又閑話了下家常,所以回來遲了。”

王敞釋然地點點頭:“你們能聊到一起是好事嘛……他怎麽說?”

陸完將沈溪所說大致跟王敞講述一遍,最後說到沈溪為了躲清靜,準備去蔚州勸說朱厚照回京的決定,讓王敞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什麽,之厚說他要去蔚州?這算怎麽回事?”王敞神色凝重,嘆息道,“現在朝野上下非議聲很多,若之厚離開居庸關的話,怕會遭致禦史言官猛烈的彈劾……誰都知道他在宣府藏有奇兵,一旦舉兵叛亂,則大明危矣!一動不如一靜,我要是他,就選擇留下來,看看陛下那邊是什麽境況,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止……你說呢?”

王敞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然後用求證的目光看向陸完。

陸完苦笑道:“之厚若真有心作亂,便不會主動把精兵強將留在宣府,而且真要叛亂的話,大軍返回居庸關的路上動手的時機最好,當時只有他知道陛下行蹤,而軍中上下對他又沒有防備,居庸關守將更是他的人,可以說很容易便帶兵進逼京畿,不可能到現在才動手。”

“另外,此番之厚說他想去蔚州,躲避朝野非議,其實很好理解。陛下剛剛失蹤,便有言官參劾他,加上京城有人處處針對,散播流言並推波助瀾,把輿論造得很大,他留在這邊非常尷尬。”

“一直以來,之厚都是靠陛下對他的袒護,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甚至跟謝閣老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言語間,陸完對沈溪的態度非常客觀和理解,完全體現了一個長者對後輩的關切。

王敞略微沉思後,點頭道:“若之厚真要去蔚州迎聖駕,倒也算是好事,朝中除了他外有誰了解陛下的秉性?聽說謝於喬那邊再有十天半月便會趕到居庸關,怕是謝於喬也想讓之厚去迎駕。以後這對老少……少不得在朝堂上有所爭執。”

陸完淡淡一笑,問道:“他們真的會爭執嗎?”

一句話便讓王敞陷入到一種迷茫的狀態,思索半晌後找不到答案。

陸完繼續道:“早在對草原用兵前,該爭的便已爭過,結果如何人盡皆知,戰事結束後也是之厚提請陛下下旨,讓謝閣老早日回京。現在的態勢,怕是謝閣老會將之厚當作接班人培養。好在之厚還年輕,雙親健在……”

說到這裏陸完就頓住了,不過潛在的意思很明顯,雙親健在意味著回頭不管父母中哪一個去世,沈溪都只能回鄉守制,三年時間朝廷或許會出現轉機,沈溪就算一定時間內執掌大權也不能做到完全順風順水,中間有很多細節可以操作。

王敞搖頭:“接班倒未必,我看謝於喬一直把之厚當作部堂來培養,基本上杜絕了之厚進入內閣的途徑,不入閣的部堂始終沒有大學士的權柄,怕就怕陛下……很多時候,陛下一意孤行慣了!”

陸完聞言,陷入沉思中,房間內一片安靜。

……

……

關於沈溪回京城後的定位,不是王敞和陸完能分析出來的。

陸完和王敞並不擔心沈溪擔任六部尚書,甚至做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

因為按照大明官制,六部屬於執行層,決策權掌握在內閣和司禮監手上,對接皇帝的並非是六部,他們最怕的是沈溪控制內閣或者司禮監,這將意味著沈溪擁有昔日劉瑾的權柄。

大明對文官的防備心非常重,就算是尊貴如閣臣,也只有顧問和參議權,沒有處置實務的權力,以至於嘉靖朝前沒有真正出現過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就算是劉健也沒法抵擋登基不久的皇帝對內閣的壓制。

沈溪自然明白這一點,若他想權傾朝野,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身兼內閣跟六部的差事,在大明朝,閣臣掛六部尚書多為虛職,沒有實權,若沈溪想開歷史先河,必然遭遇很多阻力,所以他對入閣並不那麽熱心。

現在誰都在防備沈溪擅權,唯獨他自己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陸完走後,沈溪緊忙給謝遷寫信,催促謝遷早一步回京主持內閣事務,而他則跟對陸完承諾的那般,準備次日離開居庸關,前往蔚州。

第二天早晨,沈溪正在整理行裝,高鳳來見,帶來張太後的旨意。

“……沈大人,太後娘娘說了,陛下不在,誰都可以亂,唯獨您這邊不能亂,軍中若沒有您坐鎮,怕是會出亂子,尤其西北官將,只有您才能彈壓得住,最好不要離開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