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

本來說朱厚照令沈溪牽頭成立司禮監掌印選拔委員會,很多人可以參與其中,成為一種值得誇耀的資歷,可到了最後卻只有沈溪來完成監督和選拔事宜,其余人等都作了壁上觀,還是事情結束後才從外界得知情況。

張苑即將回朝的消息,在京城官場算是一顆重磅炸彈,即便一些人老早就預料到張苑的政治生涯可能不會就此終結,但也未料到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的繼任者,居然是他自己。

當天午時剛過,張懋便帶著急切的心情去找謝遷,到了長安街小院才知道,原來對此事關心的並不止他一人,何鑒已先一步到來,不用謝遷解釋,張懋也明白二人正在說這件事。

簡單見禮過後,張懋急切地道:“於喬,這件事可不小,張苑回朝對朝事影響甚大,對韃靼一戰就是他在背後搞事,否則也不會出現那麽多波折。”

謝遷的態度顯得非常平淡,何鑒也好像剛把事情理順,沒有張懋表現得那麽急切。

謝遷道:“事既已發生,張老公爺作何如此心急?張苑回來,總比讓一些年輕莽撞、不知深淺的太監來執掌這位子,要好一些吧?”

張懋聽到這話臉上露出橫皺,用不解的目光望向謝遷,明顯他開始懷疑,張苑回朝之事是否跟謝遷有關。

張懋心想:“謝於喬跟張苑走得很近,當初朝中,張苑有任何不明白的事情都會聽謝於喬的,謝於喬對朝事幾乎可以做到一手遮天,若非堅決反對西北用兵開罪陛下被發配三邊,估摸張苑也不至於出現擅權的情況。”

“相反,沈之厚跟張苑勢成水火,張苑因因擅權險些害死沈之厚,按照常理沈之厚不可能將張苑給調回……如此一來,謝於喬就有重大嫌疑!”

張懋道:“就算張苑要回來,也該提前透露些風聲才是,何至於跟現在一般,等他上位了各方都沒有絲毫察覺,更無任何心理準備,他這回想必是要掀起一番風浪。”

張懋說得合情合理,但何鑒卻不太贊同,反駁道:“張老多慮了吧?張苑之所以能回朝,全在於陛下對他有寬仁之心……有了先前遭遇貶斥的經歷,想必他回朝後不敢再弄權,必盡心助朝廷辦事。”

本來張懋不想將事情點破,但聽眼前二人一唱一和,似乎早就知道張苑要回來之事,心直口快道:“難道這件事跟你們二位有關?”

何鑒聞言看向謝遷,謝遷則靜默不言,讓目睹這一切的張懋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張懋大概明白,就算二人主導此事,那也一定是謝遷所為,不可能是何鑒,因為何鑒已擺明態度要離開朝堂,不可能會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興風作浪,何鑒很可能也跟他一樣只是事後被告知。

關於謝遷的脾性,張懋很了解,那就是極其頑固守舊。為了對付沈溪,召回張苑這個昔日盟友也是有可能的。

就在張懋胡思亂想時,謝遷卻出聲了:“若我等提前知悉,也不至於會亂了手腳……那張苑在宣府做了許多欺上瞞下的事情,老夫就算對之厚有再多防備,也不會主動拉他一把,更何況十萬兩銀子,也不是老夫能夠承受得起的!”

“另外,張苑跟之厚不對付,此事想必也跟之厚無關,如此說來只能是陛下所為。至於張苑是如何跟陛下牽上線的,很有可能是江彬促成,江彬此人為媚上不擇手段,還不斷往豹房填充人手,乃是陛下跟前頭等隱患,需及早拔除為好。”

張懋釋然道:“不是你便好,若連首輔為達目的都不擇手段,朝堂非亂不可。”

……

……

張懋話雖然那麽說,但對謝遷並不是很放心,因為對張苑回朝這件事上,謝遷顯得太過淡定,這似乎並非其風格。

要麽解釋為謝遷提前獲悉消息,退一步理解,那就只能是謝遷覺得這件事對他有利,所以才顯得波瀾不驚。

謝遷正會見張懋跟何鑒,坐下來議事時,皇宮內苑,張太後也剛從高鳳那裏得知此次選拔詳情……高鳳親身經歷了這次司禮監掌印甄選過程,雖出了高價卻沒被選上,還要回府宅準備銀兩,以至於回到宮裏已過午後。

張太後有午睡的習慣,醒來後召見高鳳,高鳳連忙從司禮監趕往永壽宮,原原本本將當時競標場面說給張太後聽。

“唉!”

最後張太後重重地嘆了口氣。

高鳳道:“張苑張公公重選司禮監掌印之事,提前沒任何人知曉,或許兵部沈尚書收到風聲,卻沒點出來。”

張太後道:“高公公,你覺得是沈尚書促成這一切的?為何哀家倒覺得沈尚書對此全不知情,一切都是皇兒所為呢?皇兒煞費心思導演這一出戲,最後卻拿張苑出來頂包……你們都破費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