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5/6頁)

楊廷和道:“在下也覺得之厚調撥人馬太多,動用的軍資糧草之數遠超以前他幾次平亂戰事,甚至比西北之戰所用都多。”

或許是感受到謝遷對沈溪有意見,楊廷和沒有遮掩,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但讓楊廷和有些意外的是,謝遷只是剛開始抱怨了兩句,隨即微微垂頭好似在想什麽心事,對於沈溪奏疏的內容不再提及。

楊廷和多少有些迷惑,問道:“謝老,您看……”

“唉!”

謝遷嘆了口氣道,“介夫啊,你有所不知,老夫剛見過他,有關出兵的事跟他商議了一下,他雖然沒提上奏之事,卻提出讓老夫不要幹涉他的軍事部屬,即便要否定,也要由陛下來,老夫實在不方便出手。”

楊廷和這才明白原來沈溪已經跟謝遷達成協議,所以沈溪才會“獅子大開口”一次就要跟朝廷討要兩萬人馬,還都是從京營調撥。

楊廷和道:“謝老,要不這樣,由在下來擬定票擬,回絕他的奏請?”

“不可!”

謝遷搖頭道:“他要調撥兩萬兵馬,從道理上說其實沒錯,中原亂軍數量至少有十數萬,雖然只是一群草寇,但若率領人馬不多,難以對賊寇形成有效威脅,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如今幾路平叛人馬遭遇的困境,其實就在於出動平叛的人馬數量嚴重不足……”

因為心中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謝遷想著不要為難沈溪,便開始耐心解釋起來,這在楊廷和聽來非常不可思議。

謝遷最後好像是在做總結:“……老夫既然已答應他,讓他放手施為,這兩萬人馬,再加上之前調動的人馬,大概距離徹底平叛為時不遠。”

楊廷和道:“謝老,此番變亂本就從中原而起,距離京畿太近,甚至兵鋒一度已到順天府,此時從京營調撥數萬人馬出征,勢必影響京畿安危,如此莽撞之舉怎能輕易而為?出了問題,咱們可承擔不起。”

對於楊廷和來說,他說話的態度已非常誠懇,算是站在一個保守派的角度說明問題症結所在,那就是面對叛亂,首先要保證京城的安全,這也符合朝中多數人的想法,以前謝遷也是如此想的。

不過對現在的謝遷來說,這話多少有些刺耳,甚至讓他覺得不理解。

“之厚那小子剛說過,朝中人會給他使絆子,站在自己的立場否定他的動議,老夫還不相信,怎麽現在介夫對之厚領兵數量多寡有如此大的排斥?難道調撥兩萬人馬,京城就要陷入危局中不成?”

楊廷和沒得到謝遷的回答,著急地催促:“謝老,您可要拿個主意啊。”

謝遷稍微遲疑後道:“介夫,老夫已跟你說過,這次老夫不會反對之厚,而且內閣也不要給他設門檻,若是陛下覺得兩萬人馬太多,完全可以由陛下來反對,老夫答應過的事情,現在便反悔終歸不妥。而且你出面行票擬否定,老夫有假手於人的嫌疑,更是不妥……”

說話間,謝遷顯得意興闌珊,擺擺手,大概意思是楊廷和不要繼續堅持,免得讓他老臉無光。

楊廷和看到這架勢,心裏非常失望,但他到底不是首輔大臣,在內閣中有事還是要聽謝遷的安排,只能行禮:“在下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

……

一份上奏,內閣給出的票擬,是同意沈溪奏請,而後奏本緊急送到司禮監。

不過這次並非是司禮監派人來取,而是楊廷和親自送去,因為謝遷已回到他長安街的小院,楊廷和並不擔心被謝遷知道這麽做不合規矩,他去司禮監的目的,只不過是想跟張苑打聲招呼。

在楊廷和看來,謝遷因為對沈溪的承諾,已無法幹涉這次沈溪奏請調撥人馬和物資數量,只能由他跟張苑提,哪怕張苑居心不良,但他猜想張苑跟沈溪在出兵問題上必然意見相左,或許可以利用張苑跟沈溪間的矛盾來促成張苑修改票擬,或者是讓張苑在皇帝面前提議少調撥人馬。

本來在沒奉召的情況下楊廷和沒資格入內宮,司禮監乃是禁地,但皇帝一直不管事,作為內閣大學士,在很多事情上也就獨斷專行了一些,當他往司禮監去時,路上即便有太監和侍衛看到,也不敢阻攔。

從內閣出來,經會極門、歸極門、寶寧門,便已到司禮監掌印所在的執事房外。

正在裏面辦差的張永得知消息後,趕緊迎出來,即便楊廷和再心高氣傲也要對張永行禮,張永到底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位高權重,又是宮中太監中資歷深厚的存在,有軍功榜身,正是楊廷和想結交的類型。

“……楊大學士為何往司禮監來了?”張永有些緊張,生怕被人知道楊廷和私自造訪司禮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