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3/4頁)

大明沒有類似於銀行性質的錢莊。

十多年前,沈溪曾在福建和臨近的廣東、江西、浙江一些地方開設兌換銀子和銅錢的錢莊,後來隨著汀州商會瓦解,這些錢莊相繼被各地官府或者商會接管,同時一些官員受到啟發,以官府名義開設了一批,甚至如今在南京、蘇州等地已開始有存錢業務的錢莊出現,當然這裏的存錢是不給利息的,還要給錢莊保管費,著實奇葩。

沈溪有意在新城開設具有後世貨幣信貸業務的銀行性質的票號錢莊,不過因沈溪沒有得到皇帝首肯,同時他也不是戶部尚書,此事暫時只在籌措中。

沒有可以通兌通取的票號錢莊,銀子在各地間運送有諸多不便,就算實力再雄厚的錢莊也不可能一次兌換一百萬兩銀子,這筆錢非要以官兵押運不可。

有人想中飽私囊,更多的人則是想平平安安把銀子送到江南,交到沈溪手上。

為了保證銀子專款專用,謝遷花費了不少心思,一改之前跟沈溪以及皇帝作對的做法,反而在皇帝南巡以及沈溪備戰之事上多有幫助,戶部和工部那邊通通開了口子,各種各樣的支持源源不斷送到沈溪手上。

對於突然而來的資助,沈溪始料未及。

因為以沈溪的籌劃,短時間內已解決新城建設的資金短缺問題,根本不需要朝廷再調撥經費。

不過銀子始終不怕多,這筆錢的到來給沈溪帶來諸多便利,本來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瞬間好轉,甚至沈溪還可以拿這筆錢開設更多工坊,以銀子生銀子,將以上海縣城為中心的新城建得更加輝煌燦爛。

“……老爺,朝廷之前不是說對建造新城不支持麽,怎麽突然間風向就變了?這一百萬兩到底只是謠傳,還是真的?”

作為沈溪的大管家,惠娘不敢相信朝廷能一次調撥一百萬兩銀子給沈溪,這幾乎將之前朝廷拖欠沈溪軍費和建造城池、船廠、船只的費用解決大半。

以惠娘想來,朝廷不可能會完全順著沈溪的意思,更像是醞釀著一場天大的陰謀,不可不慎。

沈溪道:“我自己也不知是否為真,不過這次謝閣老親自點了頭,想來事情八九不離十。但最大的變數,還在於這筆銀子是否能順利運到江南。”

惠娘想了想,點頭道:“就算此事為真,但銀子落實可能需要兩三個月時間……能在年底前到賬就算好的。”

惠娘對於新城如今的境況很了解,她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現在新城所缺不是銀子,而是各種各樣的物資。

江南富庶之地,看起來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大明長久以來都還處於一種相對封閉落後的市場環境,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銀子或者銅錢買來,大明不是市場經濟,許多時候民間購買商品,多以物易物,跟原始社會沒多大區別。

百姓對於銅錢和銀子不太信任,對大明寶鈔等紙幣就更加不信任了,因為這些東西的價值隨時會變,這也跟大明缺少白銀和銅有關,銀子和銅錢幾乎不是普通百姓能接觸的東西,就算有也非常少,反而以物易物最方便。

李衿也在旁說道:“咱建造新城,花費那麽多銅錢和銀子,江南物價已經猛漲一撥,連同閩粵之地物價也在飛漲,這些銀子能辦到的事情並不多。”

惠娘道:“或許老爺不跟佛郎機人做買賣是對的,市面銀子多了,大明自家的貨物就少了,一下子流入那麽多白銀,物價不漲才怪。”

沈溪搖頭:“或許在你們看來,白銀流入對我們不利,但這裏我要跟你們說的是,陣痛是完成改革的必要條件……”

“若是沒有這些白銀,大明百姓會長期處在一種以物易物的落後環境中,商人的利益會被攤薄,而有心投身工商業的人就可能因此改變想法,地主守著土地不思進取,大明將永遠是農耕社會。”

沈溪的話很深奧,即便惠娘和李衿都是有才學的女人,聽了這話還是不由對視一眼,都能清楚看到對方眼中的迷惑。

惠娘搖頭:“老爺說得太深奧了,不如淺顯些來說。”

沈溪笑道:“你們以前都做過生意,應該知道限制商業發展的桎梏是什麽吧?不需要你們回答,你們想想以前做買賣最怕的是什麽?銀子的折色,還有銅錢的年份和含銅量,大明寶鈔年份是否保值,還有商品成色,等等等等……”

“其實這一切歸根結底在於流通貨幣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更有一些黑心的家夥在貨幣上做文章,在銀子和銅錢中參雜太多雜質,以至於貨幣價值得不到保證,到最後不得不以物易物,以確保買賣公平。”

惠娘和李衿仔細想了想,一起點頭,她們都是生意人,當然知道當前營商環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