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

沈家不缺錢,先不說沈溪控制的商會賺取的巨額利潤,僅僅正德皇帝多次賞賜累積起來總價值便超過十萬兩銀子。

官兵軍餉也不需要沈溪來操心,朝廷一直都是足額支付,南京小朝廷更不敢“漂沒”沈溪的錢,一文不少地送到新城,然後由沈溪主持下發到每一個將士的賬戶上,將士拿著憑證可以到新城錢莊支取。

但新城建設卻需要資金持續不斷投入,到現在已成為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支應困難。

沈溪不得不考慮如何增加進項,這涉及未來半年甚至幾年時間新城建設項目是否會順利竣工,也涉及大明科技是否能有質的飛躍。

不過對於眼前用度緊張的情況,沈溪早有準備。

新城開銷用度,很大程度依賴於新產品銷售所取得的利潤。

之前因寧王叛亂,新城生產的商品流通起來非常困難,現在江西那邊危機解除,大江恢復通暢,沈溪也趁機擴大銷售力度,爭取盡快恢復市場。

同時他還把新城制造的產品積極銷售到全國,如此便可以在朝廷不調撥庫銀的情況下,使新城實現自給自足。

不過從道理上來講,沈溪還是要跟朝廷上奏,表明一下新城目前用度緊張,奏疏很快便發往京城。

沈溪這份上奏,更像是跟謝遷攤牌。

奏疏大約用了五天時間傳到京城,通政司送呈內閣,謝遷在他位於長安街的小院打開沈溪的奏疏,手哆嗦著把奏疏看完,臉上神色波瀾不驚。

此時謝遷對面坐著的是他信任有加的戶部尚書楊一清,這次楊一清聽說沈溪有涉及新城用度的上奏到京城,特來求見。

“南方的戰事,終於結束了。”

謝遷放下沈溪的奏疏後,感慨地說了一句。

楊一清道:“在下實在不明沈國公之意……不知要從京師調撥多少銀兩過去才合適?”

謝遷打量楊一清道:“他要多少就給多少?這種事,最後還是要等陛下定奪,做臣子的不要想太多。”

這話更像是在搪塞。

楊一清大概明白謝遷的意思,低下頭沒有言語。

謝遷幽幽嘆道:“說起來之厚去南邊已近一年……這段時間南方經歷連番風暴侵襲,好在北邊波瀾不驚,可老有人喜歡自作主張……”

楊一清聽了謝遷的話,先是一怔,隨即明白謝遷說的是誰。

並不是沈溪,而是之前繞過內閣,對朱厚照直接上奏的三邊總督王瓊。

楊一清知道謝遷虛報西北軍情,逼迫朱厚照返回京城,結果卻被王瓊的上奏揭破,現在朱厚照回京路上吃喝玩樂,一點兒也沒著急趕路的意思,如此一來恐怕短時間內很難返回。

謝遷的不滿基本源自於此。

心裏門清,但楊一清卻故意裝糊塗,道:“照理說東南沿海戰亂已平,連寧王也已作古,此時更應休養生息……卻不知為何沈國公非要滯留江南,還有意跟佛郎機人開戰?”

謝遷道:“還不是他有別的打算……其實早些時候,老夫給他寫信,讓他回京,履行吏部和兵部尚書的職責,打理朝政,結果卻惹來這份沒來由的上奏……”

說話間,謝遷把沈溪的上奏放到桌子上,沒顯得有多氣憤,神色有些讓人琢磨不定。

隨即謝遷轉變口風,道:“不過……要確保大明海疆平靖,的確應該有所付出,之前截留的財貨,若實在不行的話就送過去,如此接下來一段時間他的日子也好過些。”

楊一清又是一怔,沒聽明白謝遷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本來謝遷對沈溪有諸多不滿,推諉之意明顯,誰想轉眼間便同意奏請。

楊一清心道:“謝閣老這是作何?之前不是說此等事都要等聖上批復?為何他卻好像是要自作主張,把之前所拖欠款項都給補上,難道他支持沈之厚留在江南?”

不過仔細一琢磨,楊一清便明白過來:“謝閣老名義上催促之厚回京,但其實卻巴不得之厚留在江南,畢竟之厚在朝中影響實在太大,他不回朝堂便不會有大的紛爭,所有朝事謝閣老都可一言而決。”

想到這裏,楊一清道:“謝閣老,那該補多少過去才合適?”

謝遷漫不經心地道:“以前拖欠多少,就給他送多少,陛下不是交待過麽?這件事陛下早有決斷,因此不需要再作請示,他現在這份奏疏……便當沒看到吧。”

說完,謝遷拿起沈溪的上奏,當著楊一清的面,直接丟到炭火旺盛的火盆裏。

楊一清這一驚不老小。

有人居然敢把朝中大員給皇帝的上奏直接燒毀,還是堂堂首輔大臣這麽做,而上奏者更是朝中影響力巨大的沈溪,這不是公然挑戰皇帝的權威是什麽?

楊一清面對此等情況卻不敢多言語,對他來說眼前所見實在太過震撼,一時間竟然說不出話來。